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应用研究
中文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中文文摘 | 第4-9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2-15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2-15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5-23页 |
2.1 关于“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 | 第15-19页 |
2.1.1 有关导学案的概念内涵的研究 | 第15-17页 |
2.1.2 有关学案导学理论支撑的研究 | 第17-19页 |
2.2 关于“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 第19-23页 |
3 数学新授课“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 | 第23-37页 |
3.1 数学概念课导学案的编写与应用 | 第23-29页 |
3.1.1 数学概念课导学案的编写与应用策略 | 第23-24页 |
3.1.2 导学案应用于数学概念课的案例研究 | 第24-29页 |
3.2 数学命题课导学案的编写与应用 | 第29-34页 |
3.2.1 数学命题课导学案的编写与应用策略 | 第29-32页 |
3.2.2 导学案应用于数学命题课的案例研究 | 第32-34页 |
3.3 数学习题课导学案的编写与应用 | 第34-37页 |
3.3.1 数学习题课导学案的编写与应用策略 | 第34-35页 |
3.3.2 导学案应用于数学习题课的案例研究 | 第35-37页 |
4 数学复习课“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 | 第37-43页 |
4.1 数学知识复习课导学案的编写与应用 | 第37-41页 |
4.1.1 数学知识复习课导学案的编写与应用策略 | 第37-38页 |
4.1.2 导学案应用于数学知识复习课的案例研究 | 第38-41页 |
4.2 数学试卷讲评课导学案的编写与应用 | 第41-43页 |
5 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 | 第43-53页 |
5.1 调查设计 | 第43-44页 |
5.1.1 调查目的 | 第43页 |
5.1.2 调查内容 | 第43页 |
5.1.3 调查方法 | 第43-44页 |
5.1.4 调查对象 | 第44页 |
5.2 问卷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 第44-49页 |
5.2.1 学生对“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态度 | 第44-45页 |
5.2.2 学生眼中的导学案内容 | 第45-46页 |
5.2.3 学生如何利用导学案学习 | 第46-49页 |
5.2.4 学生眼中教师如何编制与使用学案 | 第49页 |
5.2.5 学生所希望的学案 | 第49页 |
5.3 访谈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 第49-53页 |
5.3.1 针对教师的访谈调查 | 第49-52页 |
5.3.2 针对学生的访谈调查 | 第52-53页 |
6 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施建议 | 第53-59页 |
6.1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 第53-54页 |
6.1.1 学案沦为课堂讲义 | 第53页 |
6.1.2 学案形式过于单一 | 第53-54页 |
6.1.3 学案对学生的影响未能得到切实的延伸 | 第54页 |
6.2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实施的若干建议 | 第54-59页 |
6.2.1 树立正确的观念,理性看待“学案导学” | 第54-55页 |
6.2.2 编写合适的内容,切实避免内容错位 | 第55-56页 |
6.2.3 注重学生个体差异,突出学生本位 | 第56-57页 |
6.2.4 群策群力,探寻不同课型导学案的设计 | 第57-59页 |
7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59-61页 |
附录A | 第61-63页 |
附录B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致谢 | 第69-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