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间同业拆借对银行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24页 |
1.1 问题提出 | 第10-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2-21页 |
1.3.1 国外文献 | 第12-18页 |
1.3.2 国内文献 | 第18-21页 |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21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1.5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23-24页 |
1.5.1 论文的创新 | 第23页 |
1.5.2 论文的不足 | 第23-24页 |
2 复杂网络相关理论 | 第24-33页 |
2.1 网络与图 | 第25-30页 |
2.1.1 图的网络表示 | 第25-29页 |
2.1.2 图的邻接矩阵 | 第29-30页 |
2.2 网络基本拓扑性质 | 第30-33页 |
2.2.1 复杂网络的连通性 | 第30页 |
2.2.2 度与平均度 | 第30-31页 |
2.2.3 网络的稀疏性与稠密化 | 第31-33页 |
3 银行间同业拆借的作用 | 第33-36页 |
3.1 银行间同业拆借对于系统的保障性 | 第33-34页 |
3.2 银行间同业拆借对于风险的传染性 | 第34-36页 |
4 银行间同业拆借网络模型 | 第36-44页 |
4.1 银行间同业拆借网络模型的设计思路 | 第36-40页 |
4.2 不同网络结构下的银行间同业拆借网络模型 | 第40页 |
4.3 不同网络属性下的银行间同业拆借网络模型 | 第40-43页 |
4.3.1 同质性银行网络 | 第41-42页 |
4.3.2 异质性银行网络 | 第42-43页 |
4.4 小结 | 第43-44页 |
5 仿真模拟 | 第44-54页 |
5.1 数据选取 | 第44页 |
5.2 网络属性对网络稳定性的影响 | 第44-46页 |
5.3 网络结构对网络稳定性的影响 | 第46-52页 |
5.3.1 同质性银行网络结构的仿真结果分析 | 第47-49页 |
5.3.2 异质性银行网络结构的仿真结果分析 | 第49-52页 |
5.4 小结 | 第52-54页 |
6 研究成果与建议 | 第54-57页 |
6.1 研究成果 | 第54-55页 |
6.2 建议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