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7页 |
1.1 什么是食品安全(FOOD SAFETY) | 第12-13页 |
1.1.1 食品安全的误区 | 第12-13页 |
1.1.2 食品安全的定义 | 第13页 |
1.2 食品安全主要影响因素 | 第13-14页 |
1.3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 | 第14-15页 |
1.3.1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的建立 | 第14-15页 |
1.3.2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内容 | 第15页 |
1.4 目的与意义 | 第15-17页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 第17-21页 |
2.1 资料来源 | 第17页 |
2.2 食品化学污染物监测 | 第17-19页 |
2.2.1 监测的食品种类 | 第17页 |
2.2.2 监测的项目 | 第17-18页 |
2.2.3 评价标准 | 第18-19页 |
2.3 食源性致病菌监测 | 第19-20页 |
2.3.1 监测的食品种类 | 第19页 |
2.3.2 监测的项目 | 第19页 |
2.3.3 评价标准 | 第19-20页 |
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20-21页 |
第3章 结果 | 第21-40页 |
3.1 食品化学污染物监测 | 第21-29页 |
3.1.1 食品种类及数量 | 第21-23页 |
3.1.2 各类食品中污染物情况 | 第23-29页 |
3.2 食源性致病菌监测 | 第29-40页 |
3.2.1 食品种类及数量 | 第29-32页 |
3.2.2 各类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情况 | 第32-36页 |
3.2.3 各类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 | 第36-40页 |
第4章 讨论 | 第40-48页 |
4.1 食品化学污染物监测 | 第40-45页 |
4.1.1 农药残留的污染情况分析 | 第40-41页 |
4.1.2 元素类污染物的污染情况分析 | 第41-44页 |
4.1.3 真菌毒素的污染情况分析 | 第44页 |
4.1.4 食品加工过程中形成的污染物及有机污染物的污染情况分析 | 第44-45页 |
4.1.5 护色剂的污染情况分析 | 第45页 |
4.2 食源性致病菌监测 | 第45-47页 |
4.2.1 阪崎肠杆菌的污染情况分析 | 第45页 |
4.2.2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污染情况分析 | 第45-46页 |
4.2.3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污染情况分析 | 第46页 |
4.2.4 蜡样芽胞杆菌的污染情况分析 | 第46-47页 |
4.2.5 沙门氏菌的污染情况分析 | 第47页 |
4.2.6 铜绿假单胞菌的污染情况分析 | 第47页 |
4.3 局限性 | 第47-48页 |
第5章 结论 | 第48-49页 |
5.1 食品化学污染物监测 | 第48页 |
5.2 食源性致病菌监测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作者简介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