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金融法论文--银行法论文

中国商业银行破产法律制度构建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1章 导言第14-33页
    1.1 研究背景第14-16页
    1.2 研究价值第16-20页
        1.2.1 理论价值第18-19页
        1.2.2 实践价值第19-20页
    1.3 文献综述第20-30页
        1.3.1 国外关于商业银行破产法律制度的研究现状第20-22页
        1.3.2 国内关于商业银行破产法律制度的研究现状第22-29页
        1.3.3 关于国内外研究现状的简要述评第29-30页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30-31页
        1.4.1 研究思路第30-31页
        1.4.2 研究方法第31页
    1.5 本文创新点和不足第31-33页
        1.5.1 本文创新点第31-32页
        1.5.2 本文的不足之处第32-33页
第2章 商业银行破产法律制度第33-49页
    2.1 商业银行的界定第34-35页
        2.1.1 银行第34-35页
        2.1.2 商业银行第35页
    2.2 商业银行破产的法律含义与特殊性第35-40页
        2.2.1 商业银行破产的法律含义第35-36页
        2.2.2 商业银行破产的特殊性第36-40页
    2.3 商业银行特殊破产法律制度产生的渊源第40-43页
        2.3.1 普通企业破产法律制度不适和用于处置商业银行破产第41页
        2.3.2 公共选择理论第41-42页
        2.3.3 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博弈第42-43页
    2.4 商业银行破产法和普通企业破产法之间的关系第43-44页
        2.4.1 商业银行破产法与普通企业破产法之间的共性第43-44页
        2.4.2 商业银行破产法不同于普通企业破产法的特殊之处第44页
    2.5 商业银行特殊破产法律制度的优势和劣势第44-49页
        2.5.1 商业银行特殊破产法律制度的优势第44-46页
        2.5.2 商业银行特殊破产法律制度的劣势第46-49页
第3章 商业银行破产法律制度的立法实践第49-72页
    3.1 英国商业银行破产法律制度的立法实践第49-56页
        3.1.1 英国商业银行破产法律制度的演变历程第49-50页
        3.1.2 英国商业银行破产法律制度和机构框架第50-54页
        3.1.3 英国商业银行特殊破产法律制度简评第54-56页
    3.2 美国商业银行破产法律制度立法实践第56-65页
        3.2.1 美国商业银行破产法律制度的特点第56-64页
        3.2.2 美国商业银行破产法律制度析评第64-65页
    3.3 中国商业银行破产法律制度立法实践第65-72页
        3.3.1 中国商业银行破产法律制度立法现状第65-66页
        3.3.2 中国商业银行破产法律制度存在的不足第66-72页
第4章 中国商业银行破产法律制度构建中的基本问题第72-87页
    4.1 中国商业银行破产法律适用的范围第72-73页
    4.2 中国商业银行破产法律制度的价值取向第73-78页
        4.2.1 商业银行破产法律制度的正面价值第73-74页
        4.2.2 商业银行破产法律制度的负面价值第74-75页
        4.2.3 中国商业银行破产法律制度的价值取向第75-78页
    4.3 贯穿中国商业银行破产法律制度的法律原则第78-83页
        4.3.1 稳定优先原则第78-79页
        4.3.2 早期、及时介入原则第79页
        4.3.3 快速处置原则第79-80页
        4.3.4 处置成本和风险最小化原则第80页
        4.3.5 权益均衡原则第80-81页
        4.3.6 损失和风险合理分担原则第81页
        4.3.7 审慎性原则第81-82页
        4.3.8 分离原则第82页
        4.3.9 优先保护自然人存款人的存款原则第82页
        4.3.10 市场化原则和公开透明原则第82-83页
    4.4 中国商业银行破产法律制度的立法模式选择第83-87页
        4.4.1 立法模式的种类第83-84页
        4.4.2 影响中国商业银行破产立法模式选择的现实因素第84-85页
        4.4.3 中国商业银行破产法律制度适宜采取混合型立法模式第85-87页
第5章 中国商业银行破产法律制度的参与主体及其权益平衡第87-102页
    5.1 中国商业银行破产法律制度中的参与主体及其职责权限第87-95页
        5.1.1 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第87-90页
        5.1.2 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第90-91页
        5.1.3 人民法院第91-92页
        5.1.4 债权人第92-93页
        5.1.5 破产管理人第93-94页
        5.1.6 问题商业银行及其股东和管理层第94-95页
    5.2 商业银行破产程序参与主体之间的权益平衡第95-102页
        5.2.1 私权利与公权力的界限和平衡第95-98页
        5.2.2 不同行政参与主体之间行政权力的平衡第98-99页
        5.2.3 行政权力与司法权力之间的关系与平衡第99-102页
第6章 中国商业银行破产法律制度的主要机制之设想第102-129页
    6.1 中国商业银行破产保障机制第103-118页
        6.1.1 存款保险制度第103-105页
        6.1.2 中国现行的存款保险制度第105-118页
    6.2 问题商业银行破产救助机制第118-124页
        6.2.1 问题商业银行接管第118-122页
        6.2.2 问题商业银行重整第122-124页
    6.3 问题商业银行破产清算机制第124-129页
        6.3.1 启动问题商业银行破产清算程序的申请主体第125-126页
        6.3.2 商业银行破产财产分配顺序第126-129页
结论第129-131页
参考文献第131-142页
致谢第142-143页
个人简历第143-144页

论文共1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一带一路”两种建设方案的模拟分析--基于动态GTAP模型的一般均衡分析
下一篇:股权众筹投资者权利保护法律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