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4-32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4-16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6-18页 |
1.3 研究内容、目标与框架 | 第18-22页 |
1.3.1 研究内容与目标 | 第18-20页 |
1.3.2 研究框架 | 第20-22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22-29页 |
1.5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29-32页 |
第2章 “一带一路”概述 | 第32-38页 |
2.1 "一带一路"的由来 | 第32-34页 |
2.2 "一带一路"的近代发展 | 第34-35页 |
2.3 "一带一路"覆盖的国家和地区 | 第35-37页 |
2.4 "一带一路"建设方案 | 第37-38页 |
第3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第38-56页 |
3.1 理论演进 | 第38-43页 |
3.1.1 自由贸易理论演进 | 第38-40页 |
3.1.2 贸易便利化理论演进 | 第40-43页 |
3.2 相关研究综述 | 第43-56页 |
3.2.1 自由贸易区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 第43-45页 |
3.2.2 贸易便利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 第45-47页 |
3.2.3 "一带一路"相关研究综述 | 第47-56页 |
第4章 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贸易结构分析 | 第56-80页 |
4.1 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间的贸易 | 第56-68页 |
4.1.1 中国与东盟10国 | 第56-58页 |
4.1.2 中国与西亚18国 | 第58-60页 |
4.1.3 中国与南亚8国 | 第60-62页 |
4.1.4 中国与中亚5国 | 第62-65页 |
4.1.5 中国与独联体7国 | 第65-67页 |
4.1.6 中国与中东欧16国 | 第67-68页 |
4.2 贸易强度与贸易互补性分析 | 第68-74页 |
4.3 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 | 第74-76页 |
4.4 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加深经贸合作的机遇与挑战 | 第76-80页 |
4.4.1 加深合作的有利条件 | 第76-77页 |
4.4.2 所面临的挑战 | 第77-80页 |
第5章 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建立自由贸易区的经济影响分析 | 第80-119页 |
5.1 贸易结构和关税结构分析 | 第81-98页 |
5.1.1 中国与东盟10国 | 第81-84页 |
5.1.2 中国与西亚18国 | 第84-87页 |
5.1.3 中国与南亚8国 | 第87-90页 |
5.1.4 中国与中亚5国 | 第90-93页 |
5.1.5 中国与独联体7国 | 第93-95页 |
5.1.6 中国与中东欧16国 | 第95-98页 |
5.2 模拟方案 | 第98-100页 |
5.3 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100-117页 |
5.3.1 宏观经济影响分析 | 第100-104页 |
5.3.2 产业影响分析 | 第104-107页 |
5.3.3 贸易流向变化 | 第107-117页 |
5.4 结论和政策建议 | 第117-119页 |
第6章 贸易便利化对"一带一路"的经济影响分析 | 第119-143页 |
6.1 贸易中时间成本的度量 | 第121-125页 |
6.2 模拟方案 | 第125-127页 |
6.3 结果分析 | 第127-141页 |
6.3.1 宏观经济影响 | 第127-132页 |
6.3.2 产业影响分析 | 第132-138页 |
6.3.3 贸易流向分析 | 第138-141页 |
6.4 结论 | 第141-143页 |
第7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143-147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143-144页 |
7.2 政策建议 | 第144-147页 |
参考文献 | 第147-156页 |
附录A 国家分类和产品分类 | 第156-159页 |
附录B 自由贸易区对"一带一路"国家和中国的宏观经济影响 | 第159-170页 |
附录C 贸易便利化对"一带一路"国家和中国的宏观经济影响 | 第170-183页 |
附录D 中国出口到世界其他国家各产品的时间成本 | 第183-197页 |
致谢 | 第197-198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98-1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