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1页 |
·肠道菌群简介 | 第13-14页 |
·肠道微生物的主要功能 | 第14页 |
·肠道微生物与人体健康 | 第14页 |
·肠道微生物与疾病 | 第14-18页 |
·肠道微生物与糖尿病 | 第15-16页 |
·肠道共生菌属与肥胖 | 第16页 |
·肠道微生物与肝病 | 第16-17页 |
·肠道微生物与动脉粥样硬化 | 第17页 |
·肠道微生物与高血压 | 第17页 |
·肠道微生物与炎症性肠病 | 第17页 |
·肠道微生物与急慢性腹患 | 第17页 |
·肠道微生物与癌症 | 第17页 |
·肠道微生物与衰老 | 第17-18页 |
·研究肠道微生物的方法 | 第18-20页 |
·传统的纯培养法 | 第18页 |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 | 第18页 |
·荧光定量PCR | 第18页 |
·ERIC-PCR分子杂交技术 | 第18-19页 |
·16S rRNA基因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 | 第19页 |
·16S rDNA高通量测序法 | 第19页 |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 | 第19页 |
·末端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 | 第19页 |
·随机扩增多态性技术 | 第19页 |
·脉冲场凝胶电泳 | 第19-20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0-21页 |
第二章 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的PCR-DGGE分析 | 第21-37页 |
·材料、试剂与仪器 | 第21-22页 |
·实验材料 | 第21-22页 |
·实验试剂 | 第22页 |
·实验仪器 | 第22页 |
·实验方法 | 第22-25页 |
·血糖、血脂等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 第22页 |
·粪便样中肠道菌的总DNA提取 | 第22-23页 |
·16S rDNA V3区、柔嫩梭菌属和拟杆菌属PCR扩增 | 第23-24页 |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 | 第24-25页 |
·银染显色 | 第25页 |
·各组人群体内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分析 | 第25页 |
·DGGE指纹图谱的主成分分析(PCA) | 第2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5-35页 |
·正常人和各类Ⅱ型糖尿病患者生理生化指标的比较 | 第25-26页 |
·肠道菌群总DNA的提取 | 第26-27页 |
·16S rDNA V3区、柔嫩梭菌属和拟杆菌属的PCR扩增 | 第27-28页 |
·单个样品16S rDNA V3区肠道菌群的DGGE图谱、多样性和主成分分析 | 第28-32页 |
·各组混合样品16S rDNA V3区肠道菌群的DGGE图谱、多样性和主成分分析 | 第32-33页 |
·各组人群柔嫩梭菌的DGGE图谱、多样性和主成分分析 | 第33-34页 |
·各组人群拟杆菌的DGGE图谱、多样性和主成分分析 | 第34-35页 |
·讨论 | 第35-37页 |
第三章 糖尿病患者肠道中四种重要菌群的定量分析 | 第37-51页 |
·材料、试剂与仪器 | 第37页 |
·实验材料 | 第37页 |
·主要试剂与仪器 | 第37页 |
·研究方法 | 第37-40页 |
·样品的采集 | 第37-38页 |
·肠道菌群总DNA的提取 | 第38页 |
·标准质粒和标准曲线的制作 | 第38-39页 |
·实时荧光定量PCR | 第39页 |
·统计学处理 | 第39-4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0-49页 |
·四种重要菌群的质粒检验 | 第40页 |
·各菌群引物的特异性验证及标准曲线的制作 | 第40-44页 |
·溶解曲线 | 第44-45页 |
·扩增曲线 | 第45-47页 |
·特异菌群的定量检测结果 | 第47-49页 |
·讨论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60-61页 |
承诺书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