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临床研究 | 第10-51页 |
1 临床资料 | 第10-13页 |
·病例资料 | 第10页 |
·诊断标准 | 第10-12页 |
·西医诊断标准 | 第10页 |
·中医证候诊断参考标准 | 第10-12页 |
·纳入、排除标准 | 第12-13页 |
·纳入标准 | 第12-13页 |
·排除标准 | 第13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3-17页 |
·调查表 | 第13-14页 |
·设计调查表 | 第13-14页 |
·问卷调查表内容 | 第14页 |
·问卷调查的方式 | 第14-15页 |
·样本量的估算 | 第15页 |
·质量控制 | 第15-16页 |
·病例的选择 | 第15页 |
·调查者的操作规范 | 第15-16页 |
·知情同意 | 第16页 |
·无效调查表的确定 | 第16页 |
·数据的整理与管理 | 第16-17页 |
·数据统计的方法 | 第17页 |
3 结果 | 第17-42页 |
·妇科原发性痛经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 | 第17-26页 |
·妇科原发性痛经患者的主要中医症状 | 第17-19页 |
·原发性痛经的聚类分析结果 | 第19-26页 |
·一般情况 | 第26-35页 |
·长期居住地的分布情况 | 第26-27页 |
·婚姻状况的分布情况 | 第27页 |
·初潮年龄的分布情况 | 第27-28页 |
·生产次数的分布情况 | 第28-29页 |
·避孕方式的分布情况 | 第29-30页 |
·压力程度的分布情况 | 第30页 |
·吸烟与否的分布情况 | 第30-31页 |
·饮酒与否的分布情况 | 第31-32页 |
·饮食口味偏嗜的分布情况 | 第32页 |
·饮食温度偏嗜的分布情况 | 第32-33页 |
·饮食种类偏嗜的分布情况 | 第33页 |
·痛经严重程度的分布情况 | 第33-34页 |
·月经量的分布情况 | 第34-35页 |
·中医证候与下列因素相关性的探讨 | 第35-42页 |
·居住地与中医证候分布 | 第35-36页 |
·婚姻与中医证候分布 | 第36页 |
·初潮年龄与中医证候分布 | 第36页 |
·产次与中医证候分布 | 第36-37页 |
·避孕方式与中医证候分布 | 第37-38页 |
·压力程度与中医证候分布 | 第38页 |
·吸烟情况与中医证候分布 | 第38-39页 |
·饮酒情况与中医证候分布 | 第39页 |
·饮食偏嗜口味与中医证候分布 | 第39-40页 |
·饮食偏嗜温度与中医证候分布 | 第40页 |
·饮食偏嗜种类与中医证候分布 | 第40-41页 |
·痛经程度与中医证候分布 | 第41页 |
·月经量与中医证候分布 | 第41-42页 |
4 讨论 | 第42-51页 |
·原发性痛经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 | 第42-47页 |
·原发性痛经中医证候分布与相关因素分析 | 第47-48页 |
·对临床治疗的指导 | 第48-50页 |
·对未病先防的指导 | 第50-51页 |
结论 | 第51-52页 |
问题与展望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5页 |
文献综述 | 第55-72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附录一 技术路线图 | 第72-73页 |
附录二 调查知情同意书 | 第73-78页 |
附录三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 | 第78-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