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儿科论文

新麻汤治疗小儿咳嗽外寒内热证临床观察

中文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7页
引言第7-9页
第一部分 祖国医学对小儿咳嗽的认识第9-18页
 1. 古代中医对小儿咳嗽认识第9-18页
     ·病名溯源第9-10页
     ·病因第10-12页
       ·外感以风为先导,寒、热、燥、湿诸邪袭肺第10-11页
       ·内伤多责之于肺脾两脏,痰热、食积多见第11-12页
     ·病机_肺失宣降,肺气上逆第12页
     ·治疗第12-14页
       ·治则——审症求因,以复肺机第12-13页
       ·方药第13-14页
     ·现代名家学术思想第14-17页
       ·肖正安——咳嗽皆以痰作祟第14-15页
       ·王伯岳——风则散之、盛则下之、久则补之第15页
       ·刘弼臣——治咳八法第15页
       ·汪受传——审症求因调肺气第15-16页
       ·黎世明——外感因风,内伤因痰第16页
       ·风咳——现代“伏风学说”的提出第16-17页
     ·中医外治法第17-18页
第二部分 祖国医学对外寒内热证咳嗽的认识第18-20页
     ·病因病机——风寒外束,火热内蕴第18-19页
     ·治法方药——宣清并用,寒温并施第19-20页
第三部分 临床研究第20-35页
 1. 临床资料第20-25页
     ·病例来源第20页
     ·诊断标准第20-21页
       ·西医诊断标准第20-21页
       ·中医诊断标准第21页
     ·病例纳入标准第21页
     ·病例排除标准第21-22页
     ·病例剔除标准第22页
     ·病例脱落标准第22页
     ·研究方法第22-23页
       ·分组方法第22页
       ·药物及服药方法第22-23页
     ·观察方法第23-24页
     ·临床观察项目第24页
     ·疾病疗效判定第24-25页
     ·安全性判定第25页
     ·统计学处理方法第25页
 2. 结果第25-31页
     ·病例脱失情况第25-26页
     ·基线分析第26-27页
     ·疗效分析第27-30页
     ·结论第30-31页
 3. 讨论第31-35页
     ·立方依据第31-32页
     ·方义分析第32-35页
问题与展望第35-36页
致谢第36-37页
参考文献第37-40页
附录1:新麻汤临床观察表第40-41页
附录2:文献综述——现代医学对小儿咳嗽识第41-47页
 参考文献第45-47页
论文发表情况第47-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温阳法调理脾胃升降的运用规律探讨
下一篇:原发性痛经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相关因素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