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1 引言 | 第12-22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农业科技服务供给角度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农业科技服务需求角度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四川连片特困地区农业科技服务与扶贫减贫关系研究概述 | 第16-18页 |
·文献评述 | 第18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8-19页 |
·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19页 |
·研究目标 | 第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9页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数据与样本说明 | 第21-22页 |
·创新点与不足 | 第22页 |
2 理论借鉴 | 第22-26页 |
·供需理论 | 第22-23页 |
·区域发展理论 | 第23页 |
·创新扩散理论 | 第23-24页 |
·公共产品理论 | 第24-25页 |
·组织行为学 | 第25-26页 |
3 四川连片特困地区概况 | 第26-30页 |
·连片特困地区四川省内县域划分及区域概况 | 第26-28页 |
·四川连片特困地区区域特殊性 | 第28-30页 |
·四川连片特困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艰苦 | 第28页 |
·四川连片特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 第28-29页 |
·四川连片特困地区人口受教育水平、人口素质偏低 | 第29页 |
·四川连片特困地区科技水平低 | 第29-30页 |
4 四川连片特困地区农业科技服务供给情况 | 第30-41页 |
·四川连片特困地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概况 | 第30-31页 |
·四川连片特困地区农业科技服务供给状况分析 | 第31-39页 |
·政府农业科技服务供给状况分析 | 第31-34页 |
·农业科研院校农业科技服务供给状况分析 | 第34-37页 |
·农业科技服务市场主体供给状况分析 | 第37-39页 |
·四川连片特困地区农业科技服务供给存在的问题 | 第39-40页 |
·政府部门农业科技服务内容供给对地区差异的重视程度不足 | 第39页 |
·政府农业科技服务部门基层工作单位实力有待提升 | 第39页 |
·农业科研院校与地方的合作仍需加强 | 第39-40页 |
·市场主体在四川连片特困地区的存在数量微乎其微,辐射范围十分有限 | 第40页 |
·四川连片特困地区农业科技服务供给不足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40-41页 |
·片区产业差异大,对农业科技服务内容供给的差异性要求高 | 第40页 |
·人才激励机制匮乏 | 第40-41页 |
·市场机制发展滞后 | 第41页 |
5 四川连片特困地区农业科技服务需求情况 | 第41-53页 |
·农户对农业科技服务的需求状况 | 第41-47页 |
·农户对农业科技服务的需求意愿 | 第41-43页 |
·农民最需要的农业科技服务内容 | 第43-44页 |
·农户最能接受的农业科技服务方式 | 第44-46页 |
·农户获取农业科技服务的渠道 | 第46页 |
·农户对农业科技服务主体的知晓与参与情况 | 第46-47页 |
·农户农业科技服务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 第47-52页 |
·农户对农业科技服务需求意愿影响因素的选择 | 第47-48页 |
·Logistic回归模型的选择与设计 | 第48-49页 |
·回归模型的建立 | 第49-51页 |
·实证结果分析 | 第51-52页 |
·农户农业科技服务需求存在的问题 | 第52-53页 |
·农户获取农业科技服务的渠道十分有限 | 第53页 |
·农户学习和应用农业新科技的能力较低 | 第53页 |
·农户求新求变意识淡薄 | 第53页 |
6 四川连片特困地区农业科技服务供需均衡状况及原因分析 | 第53-57页 |
·四川连片特困地区农业科技服务供需均衡状况 | 第53-56页 |
·农业科技服务供需意愿吻合度较高 | 第53页 |
·农业科技服务内容供需有偏差 | 第53-54页 |
·农业科技服务方式契合度不高 | 第54-55页 |
·农业科研成果与实践应用相脱节 | 第55页 |
·农业科技服务供给广度和深度不足 | 第55-56页 |
·四川连片特困地区农业科技服务不均衡状况原因分析 | 第56-57页 |
·农业科技服务内容供需偏差原因分析 | 第56页 |
·农业科技服务方式供需偏差原因分析 | 第56页 |
·农业科技无法有效投入应用的原因分析 | 第56-57页 |
·农业科技服务供给广度和深度不足的原因分析 | 第57页 |
7 四川连片特困地区农业科技服务供需对接的对策建议 | 第57-60页 |
·重视区域差异,因地制宜的开展农业科技服务工作 | 第57-58页 |
·壮大和夯实政府农业科技服务基层工作人员队伍 | 第58页 |
·加强农业科研院校与地方的合作 | 第58页 |
·大力发展农业科技服务市场主体 | 第58-59页 |
·建立农业科技实践保障机制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7页 |
附录 | 第67-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