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0-18页 |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1-17页 |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评述 | 第16-17页 |
·本文结构框架及研究方法 | 第17页 |
·本文创新与不足 | 第17-18页 |
第2章 我国联保互保贷款制度的兴起与发展 | 第18-22页 |
·联保互保贷款制度的含义 | 第18-19页 |
·联保互保贷款制度的起源 | 第18页 |
·联保互保贷款的定义 | 第18-19页 |
·联保互保贷款制度兴起的原因 | 第19-20页 |
·银行存在信贷约束 | 第19页 |
·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 第19-20页 |
·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性选择 | 第20页 |
·联保互保贷款制度的运作机理 | 第20-22页 |
第3章 我国联保互保贷款制度发展现状和风险成因 | 第22-30页 |
·我国联保互保贷款制度的发展现状 | 第22-24页 |
·我国联保互保贷款制度产生背景 | 第22页 |
·我国联保互保贷款制度现状 | 第22-24页 |
·联保互保贷款制度的顺周期效应 | 第24-25页 |
·顺周期效应的含义 | 第24页 |
·联保互保贷款制度的顺周期效应影响 | 第24-25页 |
·联保互保贷款制度的风险成因 | 第25-30页 |
·银行管理不善造成金融机构风险、金融市场风险 | 第25-26页 |
·区域性金融风险 | 第26-27页 |
·企业诱发的信用风险 | 第27页 |
·上市公司风险 | 第27-28页 |
·受牵企业风险 | 第28页 |
·道德风险 | 第28-29页 |
·其他风险 | 第29-30页 |
第4章 联保互保贷款制度的主体行为选择与风险博弈分析 | 第30-41页 |
·博弈论的基础理论知识 | 第30-31页 |
·博弈论的定义 | 第30页 |
·博弈的要素 | 第30页 |
·纳什均衡 | 第30-31页 |
·我国联保互保贷款制度中银企发展分析 | 第31-32页 |
·基于博弈论角度的银企互博 | 第32-41页 |
·博弈论模型的基本假设 | 第32-33页 |
·博弈论模型的构建及分析 | 第33-39页 |
·总结 | 第39-41页 |
第5章 我国联保互保贷款的风险化解和风险防范建议 | 第41-46页 |
·化解短期联保互保贷款风险的建议 | 第41-43页 |
·银行延缓借款人贷款期限 | 第41-42页 |
·企业兼并重组,缓解债务危机 | 第42页 |
·政府充当协调人作用 | 第42-43页 |
·防范长期联保互保贷款风险的建议 | 第43-46页 |
·建立适合中小企业融资的专门金融机构 | 第43-44页 |
·企业着力发展主营业务,稳扎稳打 | 第44-45页 |
·政府出台政策严厉打击不法行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后记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