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兽医传染病学论文

布鲁氏菌病、莱姆病胶体金诊断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中文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1页
英文缩略词表第11-12页
引言第12-14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4-26页
 综述一 布鲁氏菌病临床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第14-20页
  1 病原学诊断第14-17页
   ·布鲁氏菌的分离培养第14-15页
   ·分子生物学诊断第15-17页
     ·PCR及其衍生技术第15-16页
     ·核酸探针技术第16-17页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第17页
  2 免疫学诊断技术第17-20页
   ·血清凝集实验第17页
   ·补体结合试验第17-18页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第18页
   ·胶体金标记免疫层析技术第18-20页
 综述二 莱姆病免疫原性蛋白及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第20-26页
  1 莱姆病免疫原性蛋白的研究进展第20-23页
   ·莱姆病螺旋体外膜蛋白A第20-21页
   ·莱姆病螺旋体外膜蛋白C第21页
   ·莱姆病螺旋体膜脂蛋白A第21-22页
   ·鞭毛蛋白(FlaB/FlaA)第22-23页
   ·伯氏疏螺旋体膜蛋白(VlsE)第23页
  2 莱姆病的实验室诊断第23-26页
   ·病原学检测第23-24页
     ·直接检测法第23页
     ·病原的分离培养法第23页
     ·分子生物学检测第23-24页
   ·免疫学诊断技术第24-26页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第24页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第24页
     ·蛋白质印迹法第24页
     ·免疫渗滤试验第24-26页
第二章 试验部分第26-51页
 试验一 布鲁菌病免疫胶体金试纸条快速诊断方法的建立第26-41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6-31页
   ·材料第26-27页
     ·细菌和血清第26-27页
     ·主要试剂第27页
     ·主要仪器第27页
   ·方法第27-31页
     ·16M株的培养第27页
     ·16M菌株LPS的提取纯化第27页
     ·SDS-PAGE、银染鉴定第27-28页
     ·优化胶体金制备条件及试纸条的组装第28-31页
     ·试纸条检测时间及结果的判定第31页
     ·胶体金试纸条对血清样品的检测第31页
  2 结果第31-39页
   ·SDS-PAGE对LPS纯度鉴定第31-32页
   ·胶体金颗粒的制备第32页
   ·胶体金颗粒粒径的鉴定第32-33页
   ·SPA与胶体金结合的最佳pH及最佳标记量第33页
   ·所需耗材的最佳条件第33-35页
     ·金标垫预处理的最佳条件第33-34页
     ·上样垫预处理的最佳条件第34页
     ·稳定剂的最佳条件第34-35页
   ·抗原的最佳包被浓度第35页
   ·试纸条检测时间及结果判定第35-36页
   ·血清样品检测结果第36-39页
     ·试纸条的特异性检测第36页
     ·试纸条的敏感性检测第36页
     ·试纸条的稳定性及重复性检测第36-37页
     ·血清样品检测结果统计第37-39页
  3 讨论第39-41页
   ·LPS作为包被抗原的优势第39-40页
   ·布病诊断中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的优势第40-41页
 试验二 莱姆病膜脂蛋白Bmp A的纯化及免疫渗滤卡快速诊断方法的初步建立第41-51页
  1 材料和方法第41-44页
   ·材料第41-42页
     ·主要药品试剂第41-42页
     ·主要材料第42页
     ·主要仪器第42页
   ·方法第42-44页
     ·重组蛋白BmpA的手工纯化第42页
     ·胶体金(显色液)的制备第42-43页
     ·免疫渗滤卡的组装第43页
     ·抗原包被(点样/划线)第43页
     ·免疫渗滤卡的操作步骤第43-44页
     ·实验用莱姆标准阳性血清第44页
     ·特异性的检测第44页
     ·稳定性、重复性的检测第44页
  2 结果第44-50页
   ·渗滤卡的优化第44-49页
     ·Bmp A蛋白的纯度及最佳浓度鉴定第44-45页
     ·胶体金粒径的确定第45-46页
     ·封闭液的确定第46-47页
     ·洗涤液的确定第47-48页
     ·包被抗原的最佳操作方法第48页
     ·渗滤卡的结果判定第48页
     ·特异性的检测第48-49页
     ·稳定性、重复性检测第49页
   ·血清样品检测第49-50页
  3 讨论第50-51页
   ·莱姆病诊断中优势抗原Bmp A蛋白第50页
   ·免疫渗滤技术的建立第50-51页
全文结论第51页
创新点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62页
致谢第62-63页
作者简介第63-64页
附件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犬Zfx/Zfy基因干扰载体构建及性控效果的观察
下一篇:绵羊磷脂酶C zeta(PLCζ)对绵羊卵母细胞的激活作用及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