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满时期“新京”城市规划与建筑特色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第1章 概论 | 第9-12页 |
·如何确定论文选题 | 第9页 |
·研究的目的、方法和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目的 | 第9页 |
·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研究的问题及意义 | 第10页 |
·主要概念阐述 | 第10-12页 |
第2章 伪满时期“新京”的城市规划 | 第12-22页 |
·“新京”前的历史沿革 | 第12-13页 |
·城市历史沿革 | 第12页 |
·城市地理 | 第12页 |
·城市风貌概况 | 第12-13页 |
·“新京”选择长春的原因 | 第13-14页 |
·交通要冲之地 | 第13-14页 |
·政治色彩稀薄 | 第14页 |
·土地价格低廉 | 第14页 |
·水资源便利 | 第14页 |
·“新京”城市总体规划 | 第14-20页 |
·伪满洲国城市规划原则 | 第14页 |
·“新京”建设与规划 | 第14-20页 |
·“新京”城市规划特点 | 第20页 |
·小结:伪满洲国“新京”规划至今影响深远 | 第20-22页 |
第3章 “新京”建筑样式的特点分类及其存在价值 | 第22-37页 |
·“新京”建筑样式的特点分类 | 第22-36页 |
·“满洲式”建筑 | 第22-31页 |
·“满洲式”风格的形成背景 | 第22页 |
·“满洲式”风格的特点 | 第22-23页 |
·“满洲式”风格的代表建筑 | 第23-31页 |
·“草原式建筑” | 第31-32页 |
·“草原式”风格的形成背景 | 第31页 |
·“草原式”风格的特点 | 第31页 |
·“草原式”风格的代表建筑 | 第31-32页 |
·“现代式建筑” | 第32-34页 |
·“现代式”风格的形成背景 | 第32页 |
·“现代式”风格的特点 | 第32-33页 |
·“现代式”风格的代表建筑 | 第33-34页 |
·“传统式建筑” | 第34-36页 |
·“传统式”风格的形成背景 | 第34页 |
·“传统式”风格的特点 | 第34页 |
·“传统式”风格的代表建筑 | 第34-36页 |
·小结:“新京”建筑的价值与意义 | 第36-37页 |
·历史价值 | 第36页 |
·科学价值 | 第36页 |
·艺术价值 | 第36-37页 |
第4章 伪满皇宫“同德殿”建筑特色及装饰风格 | 第37-45页 |
·“同德殿”的命名与修建 | 第37-38页 |
·同德殿全貌 | 第38-42页 |
·同德殿大院 | 第38页 |
·同德殿的功能与布局 | 第38-41页 |
·同德殿的设备与装饰 | 第41-42页 |
·专家评价 | 第42页 |
·今日同德殿 | 第42-43页 |
·同德殿的历史演变 | 第42-43页 |
·同德殿原状陈列恢复 | 第43页 |
·小结:伪满皇宫的存在价值 | 第43-45页 |
·历史价值 | 第43-44页 |
·科学价值 | 第44页 |
·利用价值 | 第44-45页 |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7页 |
附录 | 第47-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