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灾害胁迫条件下的龙门山区生态风险评价--以彭州市龙门山镇为例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前言 | 第9-17页 |
·研究背景 | 第9页 |
·研究意义 | 第9页 |
·研究现状 | 第9-14页 |
·生态风险评价 | 第9-12页 |
·灾害生态风险评价 | 第12-13页 |
·简评 | 第13-14页 |
·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 | 第14页 |
·研究目标 | 第14页 |
·主要内容 | 第14页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4-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 第17-22页 |
·地理范围 | 第17页 |
·地质 | 第17-19页 |
·断裂 | 第17页 |
·褶皱 | 第17-19页 |
·地貌 | 第19页 |
·气候 | 第19-20页 |
·水文 | 第20页 |
·土壤 | 第20-21页 |
·生物 | 第21-22页 |
第3章 数据与方法 | 第22-32页 |
·数据获取 | 第22-27页 |
·资料收集 | 第22页 |
·野外调查 | 第22页 |
·遥感解译 | 第22-26页 |
·评价指标体系 | 第26-27页 |
·指标因子权重 | 第27-30页 |
·建立判断矩阵 | 第27-29页 |
·风险源权重 | 第29-30页 |
·评价因子贡献度 | 第30页 |
·评价模型构建 | 第30-32页 |
第4章 生态风险评估 | 第32-39页 |
·风险源分布 | 第32-33页 |
·生态风险因子 | 第33-35页 |
·生态风险分区 | 第35-37页 |
·生态风险防治 | 第37-39页 |
第5章 结论与讨论 | 第39-41页 |
·结论 | 第39页 |
·不足与未来研究方向 | 第39-41页 |
·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39-40页 |
·下一步工作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7页 |
致谢 | 第47-50页 |
在学期间的科研情况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