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5页 |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 第13-15页 |
| 第二章 无线信道与OFDM系统原理 | 第15-24页 |
| ·无线信道特征 | 第15-18页 |
| ·大尺度衰落 | 第16页 |
| ·小尺度衰落 | 第16-18页 |
| ·无线多径衰落信道模型 | 第18-19页 |
| ·瑞利衰落信道模型 | 第18页 |
| ·莱斯衰落信道模型 | 第18-19页 |
| ·复合信道模型 | 第19页 |
| ·OFDM系统原理 | 第19-22页 |
| ·OFDM系统模型分析 | 第20页 |
| ·OFDM系统的数学表示 | 第20-21页 |
| ·保护间隔与循环前缀 | 第21-22页 |
| ·OFDM技术的优势和不足 | 第22页 |
| ·本章小结 | 第22-24页 |
| 第三章 OFDM系统的子载波盲均衡算法 | 第24-36页 |
| ·盲均衡技术概述 | 第24-28页 |
| ·信道均衡的概念和基础 | 第24页 |
| ·盲均衡的基本原理 | 第24-25页 |
| ·盲均衡的均衡准则 | 第25-27页 |
| ·盲均衡算法分类 | 第27-28页 |
| ·OFDM系统的子载波均衡器(PTEQ) | 第28-31页 |
| ·OFDM系统子载波均衡的数学表示 | 第28-31页 |
| ·子载波均衡方法的优缺点 | 第31页 |
| ·两种传统的OFDM系统子载波盲均衡算法 | 第31-35页 |
| ·基于常模算法的OFDM系统子载波盲均衡算法 | 第31-32页 |
| ·基于多模算法的OFDM系统子载波盲均衡算法 | 第32-33页 |
| ·仿真实验分析 | 第33-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第四章 基于支持向量回归机的OFDM系统 | 第36页 |
| 子载波盲均衡算法 | 第36-44页 |
| ·支持向量回归机理论概述 | 第36-37页 |
| ·基于支持向量回归机的OFDM系统子载波盲均衡算法 | 第37-41页 |
| ·基于IRWLS求解的支持向量回归机子载波均衡算法 | 第37-39页 |
| ·基于支持向量回归机的子载波盲均衡算法 | 第39-41页 |
| ·仿真实验 | 第41-43页 |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 第五章 基于双支持向量回归机的OFDM系统 | 第44-58页 |
| 子载波盲均衡算法 | 第44-58页 |
| ·双支持向量回归机理论概述 | 第44-45页 |
| ·基于双支持向量回归机的OFDM系统子载波盲均衡算法 | 第45-50页 |
| ·基于IRWLS求解的双支持向量回归机子载波均衡算法 | 第45-48页 |
| ·基于双支持向量回归机的子载波盲均衡算法 | 第48-49页 |
| ·基于双支持向量回归机与判决引导的双模式子载波盲均衡算法 | 第49-50页 |
| ·仿真实验分析 | 第50-57页 |
| ·实验环境及参数设置 | 第50-51页 |
| ·基于双支持向量回归机的子载波盲均衡算法性能分析 | 第51-53页 |
| ·PT-TSVR盲均衡算法与其他算法的性能对比 | 第53-55页 |
| ·双模式子载波盲均衡算法性能分析 | 第55-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8-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4-65页 |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