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服刑人员减刑制度概述 | 第10-15页 |
·减刑的概念 | 第10-11页 |
·减刑的理论基础 | 第11-13页 |
·教育刑理论 | 第11-12页 |
·人权论基础 | 第12页 |
·报应论与预防主义基础 | 第12-13页 |
·关于服刑人员减刑的法律规定 | 第13-15页 |
·法律关于我国服刑人员减刑的规定 | 第13-14页 |
·司法解释关于减刑的规定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我国服刑人员减刑制度实施现状 | 第15-22页 |
·服刑人员减刑制度的作用 | 第15-17页 |
·减刑具有激励作用 | 第15-16页 |
·减刑具有稳定监管秩序的作用 | 第16页 |
·减刑具有节约社会资源的经济作用 | 第16-17页 |
·服刑人员减刑的条件 | 第17-20页 |
·实质条件 | 第17页 |
·限制条件 | 第17-20页 |
·服刑人员减刑的程序 | 第20-22页 |
·提请减刑 | 第20页 |
·减刑管辖 | 第20-21页 |
·裁定减刑 | 第21页 |
·监督减刑 | 第21-22页 |
第三章 我国服刑人员减刑制度立法及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 第22-33页 |
·减刑机制不合理 | 第22-24页 |
·现行减刑机制 | 第22页 |
·目前减刑机制存在的问题 | 第22-24页 |
·减刑条件界定模糊 | 第24-25页 |
·减刑条件界定模糊在具体工作实务中的体现 | 第24页 |
·“可以减刑”的条件不明确 | 第24页 |
·“应当减刑”的条件缺少服刑人员的危险性评估 | 第24-25页 |
·减刑标准设定不合理 | 第25-27页 |
·减刑标准不统一 | 第25-26页 |
·减刑标准量化存在弊端 | 第26-27页 |
·减刑后减刑撤销制度不完善 | 第27-29页 |
·我国减刑撤销制度现状 | 第27页 |
·减刑实务中产生的负效应 | 第27-29页 |
·减刑监督机制不完善 | 第29-30页 |
·法院对减刑的监督形同虚设 | 第29页 |
·检察院对减刑的监督有名无实 | 第29页 |
·社会监督和权力机关监督流于形式 | 第29-30页 |
·立法缺乏统一性 | 第30-31页 |
·减刑政策变化后,对减刑激励作用的削弱 | 第31-33页 |
·《刑法修正案(八)》出台后,减刑政策的变化及影响 | 第31页 |
·中政委5号文件颁布后,减刑政策的变化及影响 | 第31-33页 |
第四章 完善我国服刑人员减刑制度的立法建议 | 第33-40页 |
·完善减刑程序 | 第33-34页 |
·合理控制刑罚执行机关提请减刑的权限 | 第33页 |
·完善法院的审理环节 | 第33-34页 |
·完善检察院的监督环节 | 第34页 |
·明确界定减刑条件 | 第34-35页 |
·重新界定“可以减刑”标准 | 第34-35页 |
·重构“应当减刑”的标准 | 第35页 |
·制定合理的减刑标准 | 第35-36页 |
·降低服刑人员减刑制度适用中的地域差异 | 第35-36页 |
·建立多元化减刑考核标准 | 第36页 |
·完善减刑撤销制度 | 第36-37页 |
·减刑撤销的条件 | 第36页 |
·减刑撤销的程序 | 第36-37页 |
·减刑撤销的时效限制 | 第37页 |
·合理构建减刑监督机制 | 第37-39页 |
·法院监督 | 第37-38页 |
·检察院监督 | 第38页 |
·社会监督和权力机关监督 | 第38-39页 |
·转变刑罚执行理念,确保减刑政策变化后对服刑人员的有效管理 | 第39-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