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9页 |
第一章 案情介绍及争议焦点 | 第9-13页 |
·案情回顾 | 第9页 |
·案件审理结果及裁判理由 | 第9-11页 |
·审理结果 | 第9-10页 |
·裁判理由 | 第10-11页 |
·案件争议焦点及裁判理由异议 | 第11-13页 |
·争议焦点 | 第11页 |
·裁判理由异议 | 第11-13页 |
第二章 本案争议焦点及裁判理由的法理阐明 | 第13-34页 |
·盗窃罪的客观特性分析 | 第13-16页 |
·关于“秘密性”的讨论分析 | 第13-15页 |
·关于“占有关系改变”的讨论分析 | 第15页 |
·关于“财产减损过程性”的讨论分析 | 第15页 |
·关于“行为对象”的讨论分析 | 第15-16页 |
·诈骗罪的行为发展构成分析 | 第16-20页 |
·欺骗行为 | 第17页 |
·认识错误 | 第17-19页 |
·处分财产 | 第19页 |
·取得财产 | 第19-20页 |
·财产损失 | 第20页 |
·盗窃罪与诈骗罪之辨析—以处分行为为视角 | 第20-34页 |
·处分行为的内涵 | 第20-23页 |
·财产减损的直接性 | 第23-26页 |
·处分行为的意思表示 | 第26-31页 |
·处分行为的自愿性 | 第31-34页 |
第三章 本案争议焦点及裁判理由的法律评析 | 第34-39页 |
·本案争议焦点的法律评析 | 第34-36页 |
·关于本案盗窃事实的法律评析 | 第34-36页 |
·关于本案诈骗事实的法律评析 | 第36页 |
·本案裁判理由的法律评析 | 第36-39页 |
·关于裁判理由中“盗窃秘密性”的法律评析 | 第37页 |
·关于裁判理由中“行为对象”的法律评析 | 第37-38页 |
·关于裁判理由中“犯罪行为定性依据手段”的法律评析 | 第38-39页 |
第四章 本案带给我们的法律思考 | 第39-43页 |
·“网络钓鱼”类刑事案件的诱因分析 | 第39-40页 |
·“低投入,高回报”的刺激 | 第39页 |
·被害人的投机心理 | 第39-40页 |
·网络安全立法滞后 | 第40页 |
·“网络钓鱼”类刑事案件的对策研究 | 第40-43页 |
·技术层面:强化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的审慎管理义务 | 第40-41页 |
·社会层面:加强网络自我防范意识,避免“网络被钓” | 第41-42页 |
·立法层面:完善网络安全立法,做到有法可依 | 第42-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