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印江油纸伞工艺技术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1 导论:印江油纸伞工艺技术研究的意义与方法 | 第10-15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2 贵州印江油纸伞的相关概述 | 第15-24页 |
·伞的起源 | 第15-17页 |
·印江油纸伞的引进与发展 | 第17-18页 |
·油纸伞在印江得以发展的原因 | 第18-22页 |
·恰到好处的气候 | 第18-19页 |
·植物资源 | 第19-22页 |
·楠竹 | 第19-20页 |
·衫木 | 第20页 |
·白皮纸 | 第20-21页 |
·桐油 | 第21-22页 |
·地理位置和人为因素 | 第22页 |
·油纸伞与印江土家族文化的相互渗透 | 第22-24页 |
3 印江油纸伞的文化内涵及艺术审美特征 | 第24-31页 |
·印江油纸伞的文化内涵 | 第24-27页 |
·婚俗 | 第24-26页 |
·宗教 | 第26页 |
·装饰 | 第26-27页 |
·收藏 | 第27页 |
·印江油纸伞的艺术审美特征 | 第27-31页 |
·印江油纸伞的造型美 | 第27-30页 |
·印江油纸伞的构图美 | 第30页 |
·印江油纸伞的色彩美 | 第30-31页 |
4 印江油纸伞传统制作工艺流程 | 第31-46页 |
·油纸伞组成的基本材料选配 | 第31-34页 |
·楠竹 | 第31页 |
·杉木 | 第31-32页 |
·白皮纸 | 第32页 |
·柿子漆 | 第32页 |
·桐油 | 第32-33页 |
·彩色丝线 | 第33页 |
·人头发 | 第33页 |
·棉线 | 第33-34页 |
·颜料 | 第34页 |
·制作油纸伞所需工具的准备 | 第34-35页 |
·油纸伞的制作工序 | 第35-46页 |
·伞骨的制作 | 第35-40页 |
·号竹选材 | 第35-37页 |
·刨竹钻孔 | 第37页 |
·制作伞托 | 第37-38页 |
·制作伞柄和伞顶 | 第38-39页 |
·拼架组装 | 第39页 |
·网伞 | 第39-40页 |
·伞面的制作 | 第40-43页 |
·制版印花 | 第40-41页 |
·糊伞 | 第41页 |
·晾伞扣扎 | 第41-42页 |
·油伞 | 第42-43页 |
·穿伞 | 第43-46页 |
5 印江油纸伞现状及产生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 第46-55页 |
·印江油纸伞的现状分析 | 第46-47页 |
·印江油纸伞工艺传承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 第47-52页 |
·产品知名度低或者无人知晓 | 第47-49页 |
·产品工艺简单,市场上充斥仿制品 | 第49-50页 |
·品牌 | 第49页 |
·制作工艺的专利 | 第49-50页 |
·材料的精品化 | 第50页 |
·产品的象征意义 | 第50页 |
·产品售价低廉,无法作为礼品收藏类商品 | 第50-51页 |
·产品生产地地理位置偏远,无法提供快速物流 | 第51页 |
·产品产能低下无法大规模生产 | 第51-52页 |
·印江油纸伞的创新 | 第52-55页 |
·材料的改进 | 第53-54页 |
·对于油纸的改进再设计 | 第54-55页 |
6 结论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附录 | 第59-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