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特自由观及其马克思主义批判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4页 |
第2章 萨特的自由观及其现象学本体论 | 第14-23页 |
·虚无——自由观的基础 | 第14-16页 |
·自在存在 | 第14-15页 |
·自为存在 | 第15-16页 |
·自在存在与自为存在 | 第16页 |
·否定和选择——自由观的条件和表现 | 第16-19页 |
·自由主体的确立 | 第17-18页 |
·人本质的选择 | 第18页 |
·世界意义的显现 | 第18-19页 |
·超越——自由观的结果 | 第19-23页 |
·主体自我超越 | 第19-20页 |
·自在世界被超越 | 第20-21页 |
·对他人的超越 | 第21-23页 |
第3章 萨特的自由观与他人观 | 第23-32页 |
·注视——自我与他人发生关系的中介 | 第23-25页 |
·我对他人的注视 | 第23-24页 |
·他人对我的注视 | 第24页 |
·“他人即地狱” | 第24-25页 |
·身体——自我与他人相互显现的载体 | 第25-27页 |
·作为自为存在的身体 | 第25-26页 |
·他人的为我的身体 | 第26-27页 |
·我的为他人的身体 | 第27页 |
·为他的存在——自我与他人的相互关系 | 第27-32页 |
·自我的对象化 | 第28-29页 |
·他人的对象化 | 第29-30页 |
·共存 | 第30-32页 |
第4章 萨特的自由观与社会 | 第32-42页 |
·个人绝对自由 | 第32-35页 |
·存在先于本质 | 第32-33页 |
·必然对自由的限制 | 第33-34页 |
·绝对责任观 | 第34-35页 |
·社会关系的划分 | 第35-39页 |
·物质匮乏导致社会冲突 | 第36-37页 |
·共同利益促成社会合作 | 第37-38页 |
·简单群集向阶级的过渡 | 第38-39页 |
·社会集团的发展 | 第39-42页 |
·融合集团——社会集团的最初形式 | 第39-40页 |
·誓愿集团——社会集团的过渡形式 | 第40页 |
·制度集团——社会集团的高级形式 | 第40-42页 |
第5章 马克思主义对萨特自由观的批判 | 第42-54页 |
·马克思主义自由观与萨特自由观的比较 | 第42-46页 |
·逻辑起点相排斥 | 第42-43页 |
·实现渠道有差别 | 第43-44页 |
·异化表现不相同 | 第44-45页 |
·目标追求相对立 | 第45-46页 |
·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对萨特自由观的剖析 | 第46-51页 |
·对自由观起点的剖析 | 第46-48页 |
·对自由观内容的剖析 | 第48-49页 |
·对自由观特点的剖析 | 第49-50页 |
·对自由观实现方式的剖析 | 第50-51页 |
·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对萨特自由观批判的启示 | 第51-54页 |
·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 第51-52页 |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第52页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第52-53页 |
·增强主体的创造性和责任观 | 第53-54页 |
结论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作者简介及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第59-60页 |
后记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