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综述 | 第11-19页 |
·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 | 第11页 |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1-13页 |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技术路线 | 第13页 |
·相关概念 | 第13-15页 |
·风景区 | 第13-14页 |
·植物群落 | 第14页 |
·人工植物群落 | 第14页 |
·植物群落生态特征 | 第14页 |
·景观 | 第14页 |
·景观美学 | 第14-15页 |
·景观美学评价 | 第15页 |
·植物群落生态特征及景观美学评价研究进展 | 第15-19页 |
·植物群落生态特征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景观美学评价研究进展 | 第16-19页 |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 第19-22页 |
·天下第一泉风景区简介 | 第19页 |
·天下第一泉风景区各组成部分 | 第19-22页 |
·趵突泉景区 | 第19-20页 |
·大明湖景区 | 第20页 |
·五龙潭景区 | 第20页 |
·环城景区 | 第20-21页 |
·黑虎泉景区 | 第21-22页 |
第3章 天下第一泉风景区人工植物群落生态特征研究 | 第22-45页 |
·研究区实地调查 | 第22页 |
·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22-43页 |
·植物科属分布 | 第22-23页 |
·群落类型及物种多样性分析 | 第23-25页 |
·植物种类比例分析 | 第25-31页 |
·植物应用频率分析 | 第31-33页 |
·植物高度分布分析 | 第33-34页 |
·植物径级分布分析 | 第34页 |
·空间类型研究 | 第34-43页 |
·小结 | 第43-45页 |
第4章 天下第一泉风景区人工植物群落景观美学评价体系 | 第45-53页 |
·天下第一泉风景区人工植物群落景观美学评价体系的建立 | 第45-50页 |
·景观美学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 第45页 |
·构建景观美学评价体系 | 第45-46页 |
·各评价因子评分标准 | 第46-48页 |
·构造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及确定权重 | 第48-50页 |
·各层指标权重值分析 | 第50-51页 |
·小结 | 第51-53页 |
第5章 天下第一泉风景区人工植物群落景观美学评价研究 | 第53-62页 |
·评价人员选择及评价过程 | 第53页 |
·评价结果及分析 | 第53-59页 |
·景区植物群落景观质量总体水平分析 | 第55-56页 |
·各质量等级植物群落及其特点分析 | 第56-58页 |
·不同公园植物群落的景观质量比较 | 第58页 |
·各评价因子的平均得分值比较 | 第58-59页 |
·天下第一泉风景区人工植物群落的问题 | 第59-60页 |
·乡土植物应用比例不足 | 第59页 |
·植物观赏特性多样性较低 | 第59页 |
·不同公园间景观美学质量有较明显差异 | 第59-60页 |
·优化改进策略与建议 | 第60页 |
·加强物种的引进,增加乡土植物比例 | 第60页 |
·增加观果、观叶树种的应用种类 | 第60页 |
·缩小公园间差异,提高景区景观整体水平 | 第60页 |
·小结 | 第60-62页 |
第6章 结论与不足 | 第62-64页 |
·结论 | 第62-63页 |
·不足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附图 | 第68-77页 |
附表 | 第77-83页 |
后记 | 第8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