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8页 |
1 文献综述 | 第8-17页 |
·核心概念 | 第8页 |
·自我建构 | 第8页 |
·自我面孔识别 | 第8页 |
·自我建构 | 第8-10页 |
·自我建构的研究 | 第8-10页 |
·自我建构与自我面孔识别 | 第10页 |
·自我面孔识别 | 第10-16页 |
·行为学的相关研究 | 第10-12页 |
·脑机制的相关研究 | 第12-13页 |
·自我面孔优势效应 | 第13-14页 |
·自我面孔识别与注意 | 第14-16页 |
·视觉搜索范式 | 第16-17页 |
2 问题提出 | 第17-19页 |
·研究思路 | 第18页 |
·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理论意义 | 第18页 |
·实践意义 | 第18-19页 |
3 实验研究 | 第19-44页 |
·实验一与任务有关的视觉搜索范式下对不同类型面孔的注意情况 | 第19-33页 |
·实验目的 | 第19页 |
·实验假设 | 第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1-30页 |
·讨论 | 第30-31页 |
·小结 | 第31-33页 |
·实验二与任务无关的视觉搜索范式下对不同类型面孔的注意情况 | 第33-44页 |
·实验目的 | 第33页 |
·实验假设 | 第33页 |
·实验方法 | 第33-3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5-41页 |
·分析 | 第41-43页 |
·小结 | 第43-44页 |
4 总讨论 | 第44-49页 |
·不同搜索任务下注意特点的比较 | 第44-46页 |
·自我面孔与恋人面孔作为搜索目标时的速度优势 | 第44-45页 |
·自我面孔与恋人面孔作为搜索目标时的维持优势 | 第45页 |
·自我面孔与恋人面孔作为干扰目标时的注意特点 | 第45-46页 |
·不同民族之间的自我建构的异同 | 第46-47页 |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47-48页 |
·本研究的不足 | 第48页 |
·本研究的展望 | 第48-49页 |
5 总结论 | 第49-50页 |
附录 | 第50-53页 |
附录一 IOS问卷 | 第50-51页 |
附录二 实验材料举例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7-58页 |
后记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