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史学理论论文--史学史论文--中国论文

谈迁《国榷》论赞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绪论第8-22页
 一、 研究缘起第8-9页
 二、 谈迁著述及学术交游第9-15页
 三、 研究现状第15-20页
 四、 研究方法与不足第20-22页
第一章 《国榷》论赞形式和内容第22-45页
 第一节 《国榷》论赞形式第22-32页
  一、 论赞基本形式第22-23页
  二、 发论与引用评论多第23-25页
  三、 《国榷》篇幅特点第25-26页
  四、 《国榷》论赞引用评论者分析第26-31页
  五、 《国榷》论赞“谈迁曰”引用经典、正史状况第31-32页
 第二节 《国榷》论赞内容及分析第32-45页
  一、 称颂明朝及开国之君第32-33页
  二、 评价历史人物第33-37页
  三、 评论明代制度第37-41页
  四、 对明代重大事件和明代对外交流的评论第41-45页
第二章 《国榷》论赞所体现的历史认识、史学贡献和史学修养第45-71页
 第一节 历史认识第45-51页
  一、 历史是循环发展的第45-49页
  二、人事与天意是历史发展的动力第49-51页
 第二节 史学贡献第51-67页
  一、 史书编撰原则方面第51-54页
  二、 对明代官修史书、私修史书的评论第54-58页
  三、 著史方法第58-63页
  四、 《国榷》论赞间接引用资料和保存史料作用第63-67页
 第三节 谈迁的史学修养——评论人物不溢美、不彰恶第67-71页
  一、评价也先“放归”明英宗之不智第68-69页
  二、 评价宦官刘瑾变更盐法可行第69页
  三、 评价李自成缺乏远略第69-71页
第三章 《国榷》论赞的不足简探第71-75页
 第一节 借鉴他人史论之嫌第71-72页
 第二节 不太合史实的论断第72-75页
结语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79页
附录第79-125页
攻读硕士期间科研成果第125-126页
致谢第126页

论文共12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梁嘉彬史学
下一篇:张其昀史地学与史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