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22页 |
·株型的概念 | 第9-10页 |
·水稻株型建成及其对产量影响 | 第10页 |
·水稻株型建成分子机制研究 | 第10-19页 |
·株高的遗传研究 | 第10-13页 |
·分蘖性状的遗传研究 | 第13-15页 |
·穗型的遗传研究 | 第15-17页 |
·叶形的遗传研究 | 第17-19页 |
·水稻产量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水稻理想株型研究进展 | 第20-21页 |
·论文的立题依据和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2-45页 |
·突变体的筛选 | 第22页 |
·群体构建 | 第22页 |
·表型鉴定 | 第22页 |
·DNA提取 | 第22-23页 |
·基因型分析 | 第23-24页 |
·标记的筛选和开发 | 第23页 |
·基因型电泳检测 | 第23-24页 |
·数据分析 | 第24页 |
·基因全长cDNA获取 | 第24-29页 |
·5'RACE检测 | 第24-27页 |
·3'RACE检测 | 第27-29页 |
·载体的构建 | 第29-32页 |
·组成型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29-32页 |
·RNAi载体的构建 | 第32页 |
·GFP共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2页 |
·GUS载体的构建 | 第32页 |
·遗传转化 | 第32-35页 |
·基因枪转化 | 第33页 |
·农杆菌转化 | 第33-35页 |
·转基因植株的检测 | 第35页 |
·GFP的转化与检测 | 第35-36页 |
·基因枪转化法 | 第35页 |
·农杆菌注射浸染烟草法 | 第35-36页 |
·GUS检测 | 第36页 |
·RNA提取及表达分析 | 第36-38页 |
·总RNA的提取和纯化 | 第36-37页 |
·反转录 | 第37-38页 |
·基因表达分析 | 第38页 |
·石蜡组织切片 | 第38-39页 |
·原位杂交 | 第39-41页 |
·探针的制备 | 第39页 |
·取样及切片 | 第39-40页 |
·杂交前的预处理 | 第40页 |
·切片杂交 | 第40-41页 |
·酵母双杂 | 第41-42页 |
·原生质体系统检测转录活性 | 第42-43页 |
·双分子荧光互补实验(BIFC) | 第43-44页 |
·生长素极性运输实验 | 第44页 |
·序列测定和分析 | 第44-45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45-75页 |
·表型鉴定 | 第45-47页 |
·PAY1基因遗传分析 | 第47-48页 |
·PAY1的精细定位与克隆 | 第48-50页 |
·PAY1全长cDNA的获得 | 第50-51页 |
·PAY1基因的遗传互补 | 第51-54页 |
·载体构建和遗传转化 | 第51页 |
·PAY1基因功能互补 | 第51-54页 |
·PAY1基因的表达分析及组织检测 | 第54-55页 |
·PAY1蛋白结构及功能预测 | 第55-58页 |
·PAY1蛋白亚细胞定位 | 第58-59页 |
·PAY1转录活性检测 | 第59-60页 |
·PAY1对生长素极性运输的影响 | 第60-62页 |
·PAY1对水稻OsPIN家族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62-63页 |
·PAY1基因对外源生长素的响应 | 第63页 |
·PAY1与独脚金内酯关系分析 | 第63-64页 |
·PAY1-2突变体的发现与等位性分析 | 第64-66页 |
·PAY1近等基因系的构建与表型调查 | 第66-69页 |
·特青背景近等基因系表型鉴定 | 第67页 |
·9311背景近等基因系表型鉴定 | 第67-68页 |
·其他材料背景下近等基因系表型 | 第68-69页 |
·PAY1与野生稻匍匐生长习性基因PROG1互作研究 | 第69-75页 |
·PAY1对分蘖角度的控制及影响 | 第69-71页 |
·PAY1抑制PROG1的表达 | 第71-72页 |
·PAY1与PROG1基因启动子互作检测 | 第72-73页 |
·PAY1与PROG1蛋白互作检测 | 第73-75页 |
第四章 讨论与展望 | 第75-79页 |
·PAY1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 第75-76页 |
·PAY1可以增强水稻顶端优势 | 第76-77页 |
·PAY1与野生稻匍匐生长习性基因PROG1的互作 | 第77页 |
·PAY1在水稻生产中的应用前景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9页 |
附录 | 第89-91页 |
致谢 | 第91-93页 |
作者简介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