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18页 |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政府性债务风险评价的相关理论 | 第18-25页 |
·政府性债务的基本界定 | 第18-22页 |
·债务与政府性债务 | 第18-20页 |
·地方政府性债务 | 第20-22页 |
·政府性债务风险的涵义 | 第22-23页 |
·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概念 | 第22页 |
·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分类 | 第22-23页 |
·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评价的方法理论 | 第23-25页 |
·单指标分析法(常规指标分析法) | 第23页 |
·综合评价法 | 第23页 |
·资产负债分析法 | 第23-25页 |
第三章 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发展与现状 | 第25-29页 |
·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发展阶段 | 第25-26页 |
·建国初期至改革开放之前——否定政府内债与外债期 | 第25页 |
·1978 年—1992 年—— 地方政府性债务严格控制期 | 第25页 |
·1992 年—1997 年——政府性债务稳定发展时期 | 第25-26页 |
·1997 年—至今——政府性债务飞速增长时期 | 第26页 |
·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现状描述 | 第26-29页 |
·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庞大且增长速度过快 | 第26-28页 |
·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负担主要集中在市县两级 | 第28页 |
·债务资金主要投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性项目 | 第28-29页 |
第四章 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评价体系的构建 | 第29-38页 |
·评价流程的设计 | 第29-32页 |
·评价方法的选择 | 第29页 |
·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评价的流程 | 第29-32页 |
·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评价模型的构建 | 第32-38页 |
·构建评价指标的理论依据 | 第32页 |
·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 第32-34页 |
·评价模型的构建 | 第34-38页 |
第五章 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评价 | 第38-48页 |
·地方政府性债务各个指标的数据整理 | 第38-41页 |
·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单项指标评价 | 第41-44页 |
·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风险评价 | 第41-42页 |
·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风险评价 | 第42-43页 |
·政府负有救助责任的债务风险评价 | 第43页 |
·管理上凸显的债务问题风险评价 | 第43-44页 |
·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综合评价 | 第44-48页 |
·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具有复杂性和区域差异性,局部债务风险增大 | 第45-46页 |
·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 第46页 |
·地方政府性债务的融资成本较高,偿债压力大 | 第46-48页 |
第六章 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控制的对策 | 第48-52页 |
·建立地方政府性债务评级机制,规范地方政府债券发行 | 第48页 |
·建立全面透明的地方政府性债务信息统计披露制度 | 第48-49页 |
·改进现行的政府性债务会计核算制度 | 第49页 |
·充分发挥审计的风险预警职能 | 第49-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