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导言 | 第10-23页 |
一、选题意义 | 第12-13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三、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8-20页 |
四、研究时限、研究方法、研究资料和重、难点 | 第20-23页 |
第一章 佛教在西域的传播以及西域与吐蕃的早期联系 | 第23-45页 |
第一节 佛教在西域的早期传播 | 第23-28页 |
一、佛教传入西域的时间问题的讨论 | 第23-25页 |
二、佛教在西域之初传 | 第25-28页 |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西域佛教和西域与西藏的早期联系 | 第28-45页 |
一、西域佛教的传播概况 | 第28-38页 |
二、密教在西域的传播 | 第38-42页 |
三、西域与西藏的早期联系 | 第42-45页 |
第二章 隋至唐中期西域佛教与吐蕃佛教的交流 | 第45-66页 |
第一节 隋至唐中期的西域佛教 | 第46-56页 |
一、西突厥人的佛教信仰 | 第46-50页 |
二、唐朝控制西域时期的西域佛教 | 第50-56页 |
第二节 西域佛教与吐蕃佛教的交流(7-8世纪中期) | 第56-66页 |
一、吐蕃佛教与西域佛教的最初联系 | 第57-61页 |
二、吐蕃王朝时期吐蕃佛教与西域佛教的交流(7-8世纪中期) | 第61-66页 |
第三章 吐蕃统治西域时期的佛教(8世纪中期-9世纪中期) | 第66-104页 |
第一节 吐蕃统治西域时期吐蕃与西域的交通和驿站 | 第66-74页 |
一、吐蕃与唐朝对西域的争夺 | 第66-69页 |
二、吐蕃统治西域时期吐蕃与西域的交通和驿站 | 第69-74页 |
第二节 吐蕃对西域的统治 | 第74-83页 |
一、吐蕃统治西域时期的主要制度 | 第74-76页 |
二、迁移到西域的吐蕃部落 | 第76-77页 |
三、吐蕃统治西域各民族的政策 | 第77-79页 |
四、吐蕃与西域诸族的关系 | 第79-83页 |
第三节 吐蕃统治西域时期的佛教(755年——866年) | 第83-104页 |
一、八世纪中期到九世纪中期的吐蕃佛教 | 第83-89页 |
二、八世纪中期-九世纪中期吐蕃与西域佛教的交流 | 第89-94页 |
三、吐蕃占领西域时期西域佛教中的吐蕃元素 | 第94-99页 |
四、吐蕃王朝时期吐蕃与西域的密教 | 第99-104页 |
第四章 西域佛教的消弭与藏传佛教在西域的初传(9世纪后期-13世纪初期) | 第104-127页 |
第一节 伊斯兰教在西域的传播与西域佛教的消弭 | 第104-111页 |
一、伊斯兰教在西域的传播 | 第104-108页 |
二、于阗与喀喇汗王朝的宗教战争与西域佛教的消弭 | 第108-111页 |
第二节 达玛沟擦擦的出土(tsha-tsha)——藏传佛教在西域的初传 | 第111-119页 |
一、擦擦(tsha-tsha)在达玛沟的发现 | 第112页 |
二、擦擦的起源、类型和功能 | 第112-114页 |
三、藏传佛教在古格的产生与弘传 | 第114-116页 |
四、古格早期擦擦与达玛沟擦擦的关联性 | 第116-117页 |
五、古格政权与于阗政权的相互交往 | 第117-119页 |
第三节 高昌回鹘与藏传佛教 | 第119-127页 |
一、高昌回鹘宗教信仰变迁 | 第119-121页 |
二、高昌回鹘之佛教 | 第121-124页 |
三、藏传佛教在高昌回鹘的传播 | 第124-127页 |
第五章 13-16世纪西域的藏传佛教 | 第127-145页 |
第一节 蒙古统治时期的西域藏传佛教 | 第127-136页 |
一、察合台汗国与窝阔台汗国在西域之消长 | 第128-130页 |
二、藏传佛教在蒙古的初传 | 第130-134页 |
三、蒙古汗国(1206-1271年)时期西域藏传佛教的发展 | 第134-136页 |
第二节 元至明朝中后期西域的藏传佛教(1271-1505年) | 第136-145页 |
一、元明时期的西域藏传佛教 | 第137-141页 |
二、蒙元时期西域畏兀儿藏传佛教高僧 | 第141-145页 |
第六章 瓦刺进入西域及藏传佛教的发展 | 第145-167页 |
第一节 瓦刺与西域藏传佛教 | 第145-155页 |
一、15世纪以前的瓦刺先民 | 第145-147页 |
二、瓦剌的兴衰及向西域的发展 | 第147-151页 |
三、瓦刺与西域藏传佛教的传播 | 第151-155页 |
第二节 和硕特蒙古与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往来 | 第155-160页 |
一、顾实汗入藏及对西藏的控制 | 第155-158页 |
二、和硕特贵族与藏传佛教格鲁派的来往 | 第158-160页 |
第三节 咱雅班第达(Zaya-Pandita)在卫拉特蒙古的弘教 | 第160-167页 |
一、“咱雅班第达”法名的由来 | 第161-163页 |
二、咱雅班第达在卫拉特的传教 | 第163-166页 |
三、咱雅班第达在卫拉特各部的政治活动 | 第166-167页 |
第七章 准噶尔蒙古的崛起与西域藏传佛教 | 第167-206页 |
第一节 准噶尔汗国的建立及与西藏的早期联系 | 第168-175页 |
一、准噶尔部的发展与准噶尔汗国的建立 | 第168-172页 |
二、准噶尔部和西藏的早期联系 | 第172-175页 |
第二节 准噶尔汗国时期西藏与西域的联系 | 第175-183页 |
一、噶尔丹的对外战争与西藏的联系 | 第176-178页 |
二、策妄阿拉布坦时期准噶尔与西藏的联系 | 第178-182页 |
三、噶尔丹策零时期准噶尔汗国与西藏的交往 | 第182-183页 |
第三节 准噶尔汗国时期西域藏传佛教(1635-1755年) | 第183-196页 |
一、《喀尔喀-卫拉特法典》与西域藏传佛教 | 第184-185页 |
二、藏传佛教在准噶尔汗国的发展 | 第185-191页 |
三、准噶尔汗国时期的佛经翻译 | 第191-196页 |
第四节 准噶尔汗国的覆灭与西域藏传佛教的新发展 | 第196-206页 |
一、准噶尔的内讧与准噶尔汗国的覆灭 | 第196-198页 |
二、清朝统一西域后对藏传佛教的扶植和限制政策 | 第198-202页 |
三、清朝统一西域后藏传佛教的新发展 | 第202-206页 |
第八章 西域佛教寺院的历史学考察 | 第206-232页 |
第一节 吐蕃时期西域的佛教寺院 | 第207-221页 |
一、文献记载中的西域佛教寺院 | 第207-211页 |
二、考古发掘的西域佛教寺院 | 第211-221页 |
第二节 17-18世纪时期西域藏传佛教寺院 | 第221-232页 |
一、藏传佛教寺院在西域的兴建 | 第222-227页 |
二、17-18世纪西域主要的藏传佛教寺院 | 第227-232页 |
结论 | 第232-237页 |
参考文献 | 第237-247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247-248页 |
致谢 | 第248-2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