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地方经济论文

再开发背景下的开发区产业配套设施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8-25页
   ·研究缘起第18-19页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目的第19-22页
     ·两个媒体关注的事件第19-20页
     ·再开发中无法回避的“产业配套问题”第20-21页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21-22页
   ·研究对象及概念辨析第22-23页
   ·内容与方法第23-25页
     ·论文结构与内容第23页
     ·研究方法第23-25页
第二章 理论基点:文献综述和研究构思第25-40页
   ·文献综述第25-36页
     ·国外相关研究与实践第25-30页
     ·国内相关研究与实践第30-35页
     ·研究述评第35-36页
   ·研究的学术构思第36-37页
     ·研究的基本立论第36-37页
     ·研究的概念框架第37页
   ·理论工具的选择第37-40页
     ·产业经济学第37-38页
     ·需求层次理论第38-40页
第三章 关系解读:开发区再开发与产业配套第40-56页
   ·开发区的起承转合第40-48页
     ·开发区发展阶段第40-42页
     ·开发区发展现状第42-46页
     ·开发区再开发的必要性第46-48页
   ·开发区再开发与产业配套的关系第48-49页
   ·再开发下的产业配套设施供给的现状第49-56页
     ·望闻问切:产业配套问题诊断第49-52页
     ·来龙去脉:产业配套问题的原因探寻第52-53页
     ·画龙点睛:产业配套问题的关键第53-56页
第四章 前期研究:开发区产业配套的更新模式第56-63页
   ·开发区再开发模式的判定第56-58页
     ·综合新城型第56-57页
     ·产业社区型第57-58页
     ·纯产业区型第58页
     ·转变融入型第58页
   ·不同再开发模式的产业特征第58-60页
     ·综合新城型——“退二优二、退二强三”第58-59页
     ·产业社区型——“退二优二、退二进三”第59页
     ·纯产业区型——“退二优二”第59页
     ·转变融入型——“退二进三”第59-60页
   ·不同再开发模式的人口特征第60-63页
     ·转变融入型第60页
     ·纯产业区型第60页
     ·产业社区型第60-61页
     ·综合新城型第61-63页
第五章“因业制宜”的生产配套设施体系第63-80页
   ·开发区产业发展特征分析第63-66页
     ·国家层面上制造业西进与服务业东聚第63-64页
     ·开发区层面上制造业和服务业并行第64-66页
   ·再开发下产业发展的分类第66-69页
     ·传统制造业第66页
     ·先进制造业第66-68页
     ·高新技术产业第68页
     ·智能制造装备业第68-69页
   ·生产配套的需求分析第69-77页
     ·产业升级需求第69-71页
     ·企业发展需求第71-74页
     ·职业发展环境需求第74-77页
   ·生产配套设施体系构建第77-80页
     ·生产配套需求总结第77-78页
     ·生产配套设施框架体系第78-80页
第六章“因人制宜“的生活配套设施体系第80-92页
   ·生活配套设施发展的特征分析第80-81页
     ·设施结构的多元化第80页
     ·使用频率的差异化第80页
     ·空间便捷度的差异第80-81页
     ·与母城配套设施的分工协作第81页
   ·开发区生活配套设施的差异性第81-86页
     ·以人口规模主导下生活配套设施的差异第81-84页
     ·以人口比例主导下生活配套设施的差异第84-86页
   ·开发区生活配套设施的特殊性第86-91页
     ·职住分离现象凸显第86-89页
     ·职住分离人口需求分析第89-90页
     ·“便利中心”生活配套设施体系构建第90-91页
   ·生活配套设施体系构建第91-92页
     ·生活配套设施框架体系第91-92页
第七章 结论第92-95页
   ·主要结论第92-94页
   ·研究的创新点、不足与展望第94-95页
参考文献第95-102页
附录 问卷第102-111页
 附录A 开发区社区调查问卷第102-106页
 附录B 开发区产业工人调査问卷第106-108页
 附录C 开发区企业调查问卷第108-111页
致谢第111-112页
作者简历第112页

论文共11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产城一体化的开发区空间优化研究--以苏州高新区为例
下一篇:常州市现代花木产业园规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