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4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4页 |
·理论背景 | 第10页 |
·实践背景 | 第10-14页 |
·选题意义 | 第14页 |
·文献回顾 | 第14-21页 |
·工程索赔文献评析 | 第14-19页 |
·工程索赔技术文献评论 | 第19-21页 |
·研究对象、方法及结构安排 | 第21-24页 |
·研究对象 | 第21-22页 |
·研究方法 | 第22页 |
·研究结构安排 | 第22-24页 |
第二章 工程索赔技术的源起 | 第24-28页 |
·工程索赔的溯源 | 第24-25页 |
·索赔的应用情形 | 第24页 |
·我国工程索赔的历史沿革 | 第24-25页 |
·工程索赔技术的确立 | 第25-28页 |
·合同管理中索赔管理的创建 | 第25-26页 |
·索赔管理中索赔技术的建立 | 第26-28页 |
第三章 理论回顾及分析 | 第28-45页 |
·合同状态理论回顾及辨析 | 第28-40页 |
·我国合同状态理论的发展与评述 | 第28-32页 |
·基于合同类型和责任划分的合同状态补偿机理分析 | 第32-39页 |
·合同状态理论对索赔事件成立及证据确认的支撑分析 | 第39-40页 |
·合理风险分担理论回顾及评析 | 第40-45页 |
·合理风险分担理论的核心概念 | 第41-42页 |
·合理风险分担理论的应用研究 | 第42-43页 |
·风险分担理论对索赔事件成立和证据确认的支撑分析 | 第43-45页 |
第四章 合同状态差异引起的工程索赔事件成立技术研究 | 第45-64页 |
·合同状态差异理论构建 | 第45-50页 |
·合同状态差异的理论概述 | 第45-49页 |
·合同状态差异的定量解析 | 第49-50页 |
·基于合同状态差异归责的工程索赔事件成立技术研究 | 第50-63页 |
·发包人违约责任差异导致的索赔事件成立技术研究 | 第52-57页 |
·发包人风险责任差异导致的索赔事件成立技术研究 | 第57-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五章 合同状态差异下的工程索赔证据确认技术研究 | 第64-80页 |
·工程索赔证据固化技术分析 | 第65-69页 |
·索赔证据及固化技术的定义 | 第65页 |
·工程索赔证据固化技术的实现基础 | 第65-69页 |
·基于固化技术的工程索赔证据确认技术分析 | 第69-79页 |
·证据效力层级固化的工程索赔证据确认技术研究 | 第69-72页 |
·项目阶段证据固化的工程索赔证据确认技术研究 | 第72-74页 |
·两大媒介证据固化的工程索赔证据确认技术分析 | 第74-79页 |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六章 应用讨论与案例验证 | 第80-87页 |
·应用讨论 | 第80-81页 |
·合同状态差异理论的应用启示 | 第80页 |
·工程索赔事件成立技术的应用启示 | 第80页 |
·工程索赔证据确认技术的应用启示 | 第80-81页 |
·案例验证 | 第81-87页 |
·案例背景及干扰事件 | 第82页 |
·索赔事件成立分析 | 第82-83页 |
·索赔证据确认分析 | 第83-87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7-91页 |
·研究结论 | 第87页 |
·研究局限 | 第87-88页 |
·研究启示 | 第88-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8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98-99页 |
致谢 | 第99-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