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球物理学论文--大地(岩石界)物理学(固体地球物理学)论文--地震学论文--测震学论文

微地震数值模拟及震源定位方法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1 绪论第11-21页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1-12页
     ·研究背景第11-12页
     ·研究意义第12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7页
     ·微地震数据正演模拟研究现状第12-13页
     ·微地震数据滤波及事件自动识别与拾取研究现状第13-14页
     ·微地震震源定位研究现状第14-15页
     ·微地震震源定位精度及接收点网络布置研究现状第15-16页
     ·文献评述第16-17页
   ·研究内容及方法第17-21页
     ·研究内容第17-18页
     ·研究方法第18页
     ·技术路线第18-21页
2 三维微地震数据弹性波正演数值模拟第21-47页
   ·微地震震源分布模拟第21-25页
     ·水力压裂裂缝的特征第21-22页
     ·水力压裂微地震震源分布模拟第22-23页
     ·算例第23-25页
   ·逐段迭代射线追踪正演第25-36页
     ·逐段迭代射线追踪第25-28页
     ·振幅及相位的计算第28-32页
     ·射线追踪具体实现流程第32页
     ·模型试算第32-36页
   ·交错网格高阶有限差分正演第36-46页
     ·波动方程的建立第36-37页
     ·一阶速度-应力微分方程第37-39页
     ·(2,2N)阶精度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求解第39-44页
     ·边界条件第44-45页
     ·程序流程图第45页
     ·算例第45-46页
   ·本章小结第46-47页
3 微地震数据滤波及事件的自动识别与拾取第47-72页
   ·微地震数据滤波第47-53页
     ·基于 Hankel 矩阵的滤波方法第48-49页
     ·Hankel 矩阵的自适应 SVD 滤波第49-50页
     ·模型及实际数据验证第50-53页
   ·特征函数第53-56页
     ·特征函数第53页
     ·特征函数的选取第53-56页
   ·微地震事件的识别与拾取第56-71页
     ·长短时窗能量比法(STA/LTA)第56-58页
     ·前后时窗能量比法(ATA/BTA)第58-60页
     ·基于自回归(AR)模型的 Akaike 信息准则(AIC)法第60-61页
     ·小波分析法第61-63页
     ·偏度与峰度第63-65页
     ·波形互相关法第65-67页
     ·基于时窗能量比和 AIC 的两步法自动识别与拾取第67-71页
   ·本章小结第71-72页
4 微地震震源反演定位第72-104页
   ·目标函数第72-77页
     ·走时目标函数第72-73页
     ·方向目标函数第73-74页
     ·矢量目标函数第74-76页
     ·能流目标函数第76-77页
   ·基于局部优化理论的微地震震源反演定位方法第77-83页
     ·经典 Geiger 定位第77-79页
     ·共轭梯度法第79-80页
     ·牛顿梯度法第80页
     ·改进的 Geiger 定位第80-81页
     ·模型算例第81-83页
   ·基于全局优化理论的微地震震源反演定位方法第83-93页
     ·网格搜索法第84-86页
     ·模拟退火法第86-89页
     ·逆时成像定位法第89-90页
     ·模型算例第90-93页
   ·相对定位方法第93-103页
     ·主地震定位法第93-94页
     ·双差定位算法第94-96页
     ·混合差定位算法第96-98页
     ·模型算例第98-103页
   ·本章小结第103-104页
5 微地震震源定位误差及系统敏感性分析第104-125页
   ·震源定位误差敏感性分析第104-107页
     ·误差敏感性度量第104-105页
     ·不同观测系统误差敏感性分析第105-107页
   ·震源定位精度分析第107-112页
     ·震源定位误差第107-108页
     ·D 优化准则第108-109页
     ·震源定位精度测试第109-112页
   ·震源定位多解性分析第112-119页
     ·概率密度函数(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第112-113页
     ·震源定位多解性分析第113页
     ·不同观测系统测试第113-119页
   ·最优接收点布置网络的确定第119-124页
     ·最优接收点布置网络目标函数的确定第119-120页
     ·最优接收点布置网络确定试验第120-124页
   ·本章小结第124-125页
6 模型数据和实际数据处理第125-145页
   ·模型算例第125-130页
     ·微地震震源分布模拟第125-126页
     ·最优接收点布置网络的确定第126页
     ·数值模拟微地震记录第126-127页
     ·微地震震源定位第127-130页
   ·地面监测实例第130-135页
     ·观测系统布置第130-131页
     ·数据预处理第131-132页
     ·事件识别与波至时间拾取第132-133页
     ·震源定位第133-135页
   ·井间微震监测实例第135-144页
     ·观测系统介绍第135-136页
     ·微地震数据预处理第136-138页
     ·微地震事件识别与波至时间拾取第138-140页
     ·微地震震源定位第140-144页
   ·本章小结第144-145页
7 结论第145-148页
   ·主要结论第145-146页
   ·创新点第146页
   ·展望第146-148页
致谢第148-149页
参考文献第149-15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59-160页

论文共1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煤矿井下动态目标视频监测图像处理研究
下一篇:氢氧稳定同位素在半干旱地区包气带中的分馏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