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压机100KW新型加热电源的研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目录 | 第6-9页 |
| 1 绪论 | 第9-15页 |
| ·引言 | 第9-11页 |
| ·超硬工具材料概述 | 第9-10页 |
| ·超硬材料工具的发展前景 | 第10页 |
| ·热压法制造金刚石工具 | 第10-11页 |
| ·热压机加热电源设计 | 第11-13页 |
| ·热压机加热原理 | 第11-12页 |
| ·热压机加热电源简介 | 第12-13页 |
| ·选题的意义以及本课题所做的工作 | 第13-15页 |
| ·选题的意义 | 第13-14页 |
| ·本课题所做的工作以及章节安排 | 第14-15页 |
| 2 功率逆变电路设计 | 第15-27页 |
| ·输入三相整流 | 第15-16页 |
| ·IGBT全桥逆变模块 | 第16-27页 |
| ·主逆变结构原理介绍 | 第16-18页 |
| ·BUCK变换器工作原理 | 第18-22页 |
| ·IGBT逆变模块以及隔离驱动保护 | 第22-27页 |
| 3 热压机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 第27-48页 |
| ·系统硬件设计框架图 | 第27-28页 |
| ·CPU核心板的设计 | 第28-34页 |
| ·STM32F103简介 | 第28-31页 |
| ·选择STM32F103芯片作为控制核心的原因 | 第31-32页 |
| ·核心板电路设计介绍 | 第32-34页 |
| ·测量检测保护控制模块 | 第34-41页 |
| ·电流检测电路 | 第34-36页 |
| ·电压检测电路 | 第36-37页 |
| ·温度测量电路 | 第37-38页 |
| ·电压和温度信号的传输 | 第38-41页 |
| ·辅助电源板 | 第41-45页 |
| ·变压器次级能量释放模块 | 第45-48页 |
| 4 系统的电磁兼容性设计 | 第48-52页 |
| ·电磁兼容性简介 | 第48-49页 |
| ·干扰的来源 | 第49页 |
| ·设计采用的抗干扰措施 | 第49-52页 |
| ·光电耦合 | 第49-50页 |
| ·模块化的系统布局 | 第50页 |
| ·接地技术 | 第50-51页 |
| ·其他抗干扰措施 | 第51-52页 |
| 5 系统软件设计 | 第52-66页 |
| ·SPWM波的软件实现原理 | 第52-54页 |
| ·使用STM32F103产生SPWM波 | 第54-56页 |
| ·热压机温度的PID控制 | 第56-59页 |
| ·软件开发环境介绍和程序设计 | 第59-66页 |
| ·集成开发环境EWARM介绍 | 第59-60页 |
| ·IAR J-Link仿真器简介 | 第60-61页 |
| ·固件函数库 | 第61-63页 |
| ·程序设计及实验结果 | 第63-66页 |
| 6 总结与展望 | 第66-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
| 致谢 | 第69-70页 |
| 个人简历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