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房地产企业融资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低碳融资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房地产企业低碳开发融资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文献综述述评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及篇章安排 | 第16-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篇章安排 | 第16-17页 |
·创新点及不足 | 第17-18页 |
·本文的创新 | 第17页 |
·本文的不足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我国房地产企业低碳开发的成本融资分析 | 第18-32页 |
·房地产企业低碳开发的内涵 | 第18-19页 |
·低碳房地产的界定 | 第18-19页 |
·房地产企业低碳开发的界定 | 第19页 |
·房地产企业低碳开发的影响因素 | 第19-21页 |
·政府因素 | 第19-20页 |
·企业因素 | 第20-21页 |
·消费者因素 | 第21页 |
·房地产企业低碳开发的成本融资 | 第21-26页 |
·增量成本与增量成本融资 | 第22-24页 |
·常规成本与常规成本融资 | 第24-25页 |
·增量成本融资与常规成本融资的关系 | 第25-26页 |
·房地产企业低碳开发的潜在效益 | 第26-31页 |
·外部效益 | 第26-28页 |
·未来内部效益 | 第28-30页 |
·单位面积潜在效益 | 第30-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我国房地产企业低碳开发的融资模式参考 | 第32-41页 |
·房地产企业融资模式 | 第32-37页 |
·内源性融资 | 第32页 |
·外源性融资 | 第32-37页 |
·低碳融资模式 | 第37-40页 |
·政府投入融资 | 第37-38页 |
·碳排放权融资 | 第38-39页 |
·银行的低碳信贷融资 | 第39页 |
·资本市场融资 | 第39-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我国房地产企业低碳开发的增量成本融资模式研究 | 第41-57页 |
·增量成本融资的投资回收期分析 | 第41-45页 |
·增量成本-效益的分析 | 第41-42页 |
·案例分析 | 第42-45页 |
·增量成本融资的参与方引入分析 | 第45-51页 |
·参与方引入的必要性分析 | 第45-46页 |
·委托代理分析 | 第46-51页 |
·增量成本内部化融资模式的研究 | 第51-56页 |
·基于主体一体化的增量成本融资模式 | 第52-54页 |
·基于主体分离化的增量成本融资模式 | 第54-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五章 我国房地产企业低碳开发的常规成本融资模式研究 | 第57-73页 |
·常规成本融资模式评价体系 | 第57-58页 |
·评价原则 | 第57页 |
·评价体系 | 第57-58页 |
·常规成本融资模式的指标权重 | 第58-62页 |
·层次分析法与灰色关联法 | 第58-59页 |
·评价体系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59-62页 |
·常规成本融资模式的案例分析 | 第62-72页 |
·评价矩阵的确定 | 第62-67页 |
·评价灰度的确定 | 第67-68页 |
·灰类评价系数的计算 | 第68-70页 |
·各子准则层灰色评价权向量的计算 | 第70-71页 |
·案例结果分析 | 第71-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结论与建议展望 | 第73-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