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11页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研究思路及创新点 | 第10-11页 |
·研究思路 | 第10页 |
·创新点 | 第10-11页 |
·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 第11页 |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数据来源 | 第11页 |
2 主要概念和相关理论概述 | 第11-21页 |
·主要概念的界定 | 第11-14页 |
·公共政策 | 第12页 |
·政策执行 | 第12-13页 |
·激励与约束机制 | 第13-14页 |
·文献和理论综述 | 第14-18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5-18页 |
·相关理论概述 | 第18-21页 |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8-19页 |
·博弈论 | 第19-20页 |
·激励理论 | 第20-21页 |
3 公共政策实践分析—以贵州农村社会保障为例 | 第21-38页 |
·贵州农村社会保障政策执行体系概述 | 第21-23页 |
·贵州农村社会保障政策执行现状 | 第23-27页 |
·贵州省农村社会保障现状 | 第23-24页 |
·试点地区农村社会保障政策执行现状 | 第24-27页 |
·贵州农村社会保障政策执行指标体系及效果评价 | 第27-32页 |
·农村社会保障政策执行指标体系 | 第27-29页 |
·农村社会保障政策执行效果评价 | 第29-32页 |
·社会保障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32-38页 |
·政策执行主体缺乏积极性 | 第32-34页 |
·政策执行过程偏离 | 第34-37页 |
·政策执行手段不足 | 第37-38页 |
4 激励与约束机制的作用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 第38-52页 |
·激励与约束机制在公共政策执行中的作用机制 | 第38-45页 |
·政府和政策执行者的博弈 | 第38-41页 |
·政策执行者和政策执行对象的博弈 | 第41-45页 |
·执行主体激励机制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45-47页 |
·职务晋升机会的稀缺导致激励偏差 | 第45-46页 |
·对不同需求的主体缺乏有针对性的激励 | 第46页 |
·竞争机制不健全 | 第46-47页 |
·执行主体约束机制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47-48页 |
·部门分工不明 | 第47页 |
·部门利益掣肘 | 第47页 |
·部门难以协调 | 第47-48页 |
·执行客体激励机制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48-49页 |
·缴费与待遇挂钩激励机制的缺乏 | 第48页 |
·参保制度衔接激励机制滞后 | 第48-49页 |
·执行客体约束机制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49-52页 |
·流动人员参保不便 | 第49页 |
·家庭养老观念依然存在 | 第49-50页 |
·政策知晓度低 | 第50-52页 |
5 政策建议及结语 | 第52-57页 |
·公共政策执行主体的激励路径选择 | 第52-53页 |
·激励机制建设具有可操作性 | 第52页 |
·完善绩效激励机制 | 第52页 |
·激励手段多样化 | 第52-53页 |
·公共政策执行主体的约束路径选择 | 第53-54页 |
·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 第53页 |
·健全职权分配制度 | 第53-54页 |
·构建经济约束机制 | 第54页 |
·公共政策执行客体的激励路径选择 | 第54-55页 |
·激发农民参保积极性 | 第54页 |
·完善参保补偿激励机制 | 第54-55页 |
·公共政策执行客体的约束路径选择 | 第55页 |
·提高农民政策认同感 | 第55页 |
·保证法律约束作用 | 第55页 |
·结语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附录A:福泉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各乡镇、办事处考核细则 | 第60-61页 |
附录B:个案—遵义县新农保情况访谈 | 第61-63页 |
附录C:贵州省某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局内设机构及岗位设置 | 第63-65页 |
附录D:农村社会保障与贫困状况调查问卷 | 第65-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情况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