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违法所得没收程序适用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引言第9-15页
 一、 研究背景第9-10页
 二、 研究现状第10-12页
 三、 研究方法第12-13页
 四、 研究思路第13页
 五、 研究意义第13-15页
第一章 违法所得没收程序适用的现状第15-36页
 一、 立法规范分析第15-20页
  (一) 立法规范的内容第15-17页
  (二) 对立法规范的理解第17-19页
  (三) 对立法规范的评析第19-20页
 二、 适用情况第20-32页
  (一) 修正案出台后的现状分析第20-25页
  (二) 适用中存在的问题第25-32页
 三、 问题产生的成因分析第32-36页
  (一) 立法上的缺陷分析第32-33页
  (二) 工作机制缺陷分析第33-35页
  (三) 实施主体的缺陷分析第35-36页
第二章 适用违法所得没收程序的理论与原则第36-44页
 一、 适用理论第37-40页
  (一) 程序正义理论第37-38页
  (二) 保障人权理论第38-40页
 二、 适用原则第40-44页
  (一) “少用慎用”原则第40-41页
  (二) 被害人财产及时返还原则第41页
  (三) 比例原则第41-43页
  (四) 权利救济原则第43-44页
第三章 解决没收程序适用存在问题的对策第44-59页
 一、 基于规范条文的分析第44-49页
  (一) 明确“等”字的理解适用第44-45页
  (二) 关于“重大犯罪”标准的认定第45-46页
  (三) 关于违法所得可没收的范围界定第46-47页
  (四) 把握没收程序的性质第47-49页
 二、 基于工作机制的分析第49-55页
  (一) 完善权利救济措施第49-50页
  (二) 开展国际司法合作第50-51页
  (三) 设立分层次的证明标准第51-53页
  (四) 设立专门的资产评估机构第53-55页
  (五) 建立健全的责任追究制度第55页
 三、 基于实施主体的分析第55-59页
  (一) 给予利害关系人抗辩的诉讼权利第55-56页
  (二) 增强司法机关的适用意识第56-58页
  (三) 开展业务培训第58-59页
结语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3页
附录 案例第63-64页
致谢第64-65页
个人简历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司法确认调解协议制度的适用研究
下一篇:我国刑事诉讼专家辅助人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