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师佛学特质探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绪论 | 第9-11页 |
一、弘一法师的成长以及艺术生涯 | 第11-18页 |
(一) 启蒙时代 | 第11-12页 |
1. 宦商之家出身 | 第11页 |
2. 传统国学的启蒙 | 第11-12页 |
(二) 初露头角:二十文章惊海内 | 第12-15页 |
1. 文才初露 | 第13页 |
2. 爱国青年 | 第13-15页 |
(三) 近现代艺术的先驱 | 第15-18页 |
1. “先器识后文艺”的文艺观 | 第15-16页 |
2. “字以人传”的书法观 | 第16页 |
3. 中国近代话剧的先驱 | 第16-18页 |
二、弘一法师的出家缘起 | 第18-20页 |
(一) 宗教的终极性与弘一法师的“人生欲” | 第18-19页 |
(二) 弘一法师出家的助缘 | 第19-20页 |
三、弘一法师的佛学贡献 | 第20-30页 |
(一) 弘一法师澄清对于佛教的误解 | 第20-25页 |
1. 对佛教教义的误解 | 第21-23页 |
2. 源于佛教制度的误解 | 第23-25页 |
(二) 弘一法师复兴南山律宗的努力 | 第25-30页 |
1. 重修律学著疏 | 第26-28页 |
2. 积极推动律学教育 | 第28-29页 |
3. 对在家律学的弘扬 | 第29-30页 |
四、弘一法师的佛学特质 | 第30-42页 |
(一) “圆通三融”的整体佛学 | 第30-38页 |
1. 以华严为境 | 第30-33页 |
2. 以四分律为行 | 第33-36页 |
3. 以导归净土为果 | 第36-38页 |
(二) 习律与弘律并重 | 第38-39页 |
(三) 积极回应时代思潮 | 第39-40页 |
(四) 儒释合一的家国情怀 | 第40-42页 |
五、弘一法师佛学的定位及其意义 | 第42-50页 |
(一) 弘一法师佛学的定位 | 第42-47页 |
1. 佛教与佛学的辨别 | 第42-43页 |
2. 弘一法师佛学的定位 | 第43-47页 |
(二) 弘一法师佛学的意义 | 第47-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附录 | 第53-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