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前言 | 第6页 |
一、介休市“城中村”现状 | 第6-9页 |
(一) 基本情况及“城中村”分类 | 第6-7页 |
1、完全没有农用地的 | 第6-7页 |
2、人均农用地面积小于0.2亩 | 第7页 |
3、人均农用地面积在0.2—0.5亩之间 | 第7页 |
4、人均农用地面积大于0.5亩 | 第7页 |
(二) “城中村”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 第7-8页 |
1、人口 | 第7页 |
2、社会保障 | 第7页 |
3、经济情况 | 第7-8页 |
(三) “城中村”土地利用状况 | 第8页 |
1、村庄及存量建设用地 | 第8页 |
2、农用地情况 | 第8页 |
3、市政道路、绿化等公用设施租用地 | 第8页 |
(四) “城中村”改造项目情况 | 第8-9页 |
1、规划编制情况 | 第8-9页 |
2、建成项目 | 第9页 |
3、在建及拟建项目 | 第9页 |
二、介休市“城中村”存在的问题 | 第9-11页 |
(一) 村庄基础设施配套不全 | 第9-10页 |
1、违章搭建多 | 第9页 |
2、公共设施配套不到位 | 第9-10页 |
3、居住环境差 | 第10页 |
(二) 流动人员多,治安管理难度大 | 第10页 |
(三) 征地与安置衔接不够,农民经济来源不稳 | 第10页 |
(四) 保障体系不健全 | 第10-11页 |
三、介休市“城中村”改造的必要性 | 第11-12页 |
(一) 有利于提高城镇化质量 | 第11页 |
(二) 有利于高效利用土地 | 第11页 |
(三) 有利于改善村民居住环境 | 第11页 |
(四) 有利于提升城市形象 | 第11页 |
(五) 有利于加快实现人的城市化 | 第11-12页 |
四、介休市“城中村”改造面临的困难 | 第12-15页 |
(一) “四改四变”面临的困难 | 第12-15页 |
(二) “城中村”改造项目建设面临的困难 | 第15页 |
1、土地问题 | 第15页 |
2、资金问题 | 第15页 |
3、拆迁问题 | 第15页 |
4、审批问题 | 第15页 |
五、国内“城中村”改造模式 | 第15-19页 |
(一) 深圳模式 | 第15-16页 |
(二) 珠海模式 | 第16页 |
(三) 广州模式 | 第16页 |
(四) 杭州模式 | 第16-17页 |
(五) 郑州模式 | 第17-18页 |
1、政府作用 | 第17页 |
2、改造方式 | 第17页 |
3、土地权属变更 | 第17页 |
4、拆迁补偿方式 | 第17-18页 |
5、改建房屋情况 | 第18页 |
6、体制改革 | 第18页 |
7、小产权房问题 | 第18页 |
(六) 西安模式 | 第18-19页 |
1、政府主导,市场运作 | 第18页 |
2、整村拆除,安置优先 | 第18-19页 |
3、有形改造与无形改造并重 | 第19页 |
六、介休市“城中村”改造的对策和建议 | 第19-23页 |
(一) 加强领导、制定政策,打牢“城中村”改造根基 | 第19页 |
(二) 立足长远、科学规划,提升“城中村”改造水平 | 第19-20页 |
(三) 盘活土地、提高利用率,把握“城中村”改造关键 | 第20页 |
(四) 发展产业、推进就业,筑牢“城中村”发展基础 | 第20-21页 |
(五) 因村制宜、市场运作,创新“城中村”改造模式 | 第21页 |
(六) 完善功能、配套设施,加速“城中村”实现物质形态城市化 | 第21页 |
(七) 深化改造、做好保障,稳妥推进“四改四变” | 第21-23页 |
参考文献 | 第23-25页 |
Abstract | 第25-27页 |
致谢 | 第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