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环境微生物学论文

石油污染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性质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7页
   ·海洋石油污染现状第9-10页
   ·石油污染的生物修复第10-14页
     ·生物法清除石油污染第10-11页
     ·生物修复的适用性第11-13页
     ·环境中常见的烃降解菌第13-14页
   ·石油降解菌对石油烃类的作用第14-15页
   ·生物乳化剂第15-16页
   ·本文研究内容第16-17页
第二章 解烃菌株的筛选及多相分类鉴定第17-32页
   ·引言第17页
   ·实验材料第17-19页
     ·菌种第17页
     ·培养基第17-18页
     ·主要试剂第18页
     ·仪器设备第18-19页
   ·实验方法第19-23页
     ·菌株的分离筛选第19页
     ·菌株降解柴油能力的检测第19页
     ·柴油标准曲线的绘制和定量分析第19-20页
     ·生化特征测定方法第20页
     ·生长条件的测定第20-21页
     ·16S rDNA 的扩增第21-22页
     ·碳源实验第22-23页
   ·结果与讨论第23-31页
     ·菌种分离第23页
     ·最大吸收波长和标准曲线的确定第23-24页
     ·菌株的初步分类鉴定第24-25页
     ·菌株属和种的鉴定第25-31页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三章 培养基组分和培养条件的优化第32-50页
   ·引言第32页
   ·实验材料第32-33页
     ·菌种第32页
     ·培养基第32-33页
     ·试剂第33页
     ·仪器第33页
   ·实验方法第33-34页
     ·培养基及培养条件的单因素优化第33页
     ·应用响应面法优化人工海水培养基补加营养成分第33-34页
     ·天然海水中 ZRS 菌株降解柴油第34页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34-49页
     ·种子培养基的确定第34-39页
     ·环境因素对柴油降解的影响第39-40页
     ·人工海水培养基中补加营养的选择第40-47页
     ·天然海水中柴油降解实验研究第47-49页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四章 解烃菌降解特性研究第50-72页
   ·引言第50页
   ·实验材料第50-51页
     ·菌株第50页
     ·主要试剂第50-51页
     ·培养基第51页
     ·仪器设备第51页
   ·实验方法第51-54页
     ·菌株以柴油为唯一碳源的生长代谢第51-52页
     ·细菌疏水性的测定第52页
     ·产乳化剂菌株培养条件优化第52-53页
     ·乳化剂的分离提取及纯化第53页
     ·乳化剂的薄层色谱定性分析[64]第53页
     ·乳化剂的组分分析第53-54页
     ·乳化剂性质研究第54页
     ·菌株表面扫描电镜图第54页
   ·结果与讨论第54-71页
     ·菌株以柴油为唯一碳源的生长代谢第54-56页
     ·菌体表面的疏水性能第56-57页
     ·产乳化剂菌株培养条件优化第57-64页
     ·乳化剂的薄层显色定性第64-65页
     ·乳化剂粗品的纯化第65页
     ·乳化剂组分分析第65-67页
     ·乳化剂性质研究第67-70页
     ·菌株表面扫描电镜图第70-71页
   ·本章小结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6页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第76-77页
致谢第77-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多功能生物反应器的设计及制造
下一篇:基于嫦娥一号卫星数据生成DEM的内插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