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车辆车体不锈钢型材构件拉弯成形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4页 |
·引言 | 第12-13页 |
·型材拉弯成形技术 | 第13-18页 |
·拉弯原理及特点 | 第13页 |
·拉弯方式 | 第13-14页 |
·拉弯模具 | 第14-15页 |
·加载方式 | 第15-16页 |
·拉弯控制方式 | 第16-17页 |
·拉弯成形主要工艺问题 | 第17-18页 |
·车体型材构件拉弯成形技术现状 | 第18-21页 |
·轨道车辆车体材料发展现状 | 第18-19页 |
·型材拉弯的研究现状和主要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本文选题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4页 |
·本文的研究意义 | 第21-22页 |
·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第二章 型材拉弯变形机理及有限元理论基础 | 第24-50页 |
·引言 | 第24页 |
·型材拉弯变形分析 | 第24-31页 |
·纯弯曲 | 第24-26页 |
·先弯后拉 | 第26-28页 |
·先拉后弯 | 第28页 |
·先拉后弯再补拉 | 第28-31页 |
·弹塑性有限元法基础 | 第31-40页 |
·材料非线性本构关系 | 第31-33页 |
·弹塑性加载卸载的处理方法 | 第33-37页 |
·弹塑性有限元求解方程 | 第37-40页 |
·数值模拟算法基础 | 第40-45页 |
·动态显式分析方法 | 第40-42页 |
·静态隐式分析方法 | 第42页 |
·显式和隐式算法比较 | 第42-45页 |
·摄动算法基础 | 第45-49页 |
·摄动算法简介 | 第45页 |
·摄动算法在拉弯中的应用 | 第45-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三章 型材拉弯成形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50-72页 |
·引言 | 第50页 |
·型材基本力学性能 | 第50-56页 |
·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 第50-53页 |
·性能测试数据处理 | 第53-54页 |
·材料性能测试结果 | 第54-56页 |
·ABAQUS软件平台简介 | 第56-57页 |
·ABAQUS软件总体概述 | 第56页 |
·ABAQUS系统模块功能 | 第56页 |
·ABAQUS工作流程 | 第56-57页 |
·PS2F软件平台简介 | 第57-59页 |
·PS2F软件总体概述 | 第57-58页 |
·PS2F系统模块功能及工作流程 | 第58-59页 |
·型材拉弯成形有限元建模关键问题处理 | 第59-68页 |
·建立几何模型 | 第59-60页 |
·模型的装配 | 第60-61页 |
·建立材料模型 | 第61-62页 |
·网格划分 | 第62-63页 |
·接触模型的处理 | 第63-64页 |
·载荷的施加 | 第64-65页 |
·夹钳轨迹的生成 | 第65-68页 |
·有限元模型及夹钳轨迹模型的验证 | 第68-71页 |
·拉弯成形试验 | 第68-70页 |
·数值模型的验证 | 第70-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四章 型材拉弯成形起皱缺陷研究 | 第72-101页 |
·引言 | 第72页 |
·型材拉弯成形起皱产生机理分析 | 第72-75页 |
·板材起皱产生机理 | 第72-74页 |
·型材起皱原因分析 | 第74-75页 |
·型材起皱的数值模拟研究 | 第75-97页 |
·型材起皱过程的数值模拟 | 第75-81页 |
·材料性能及厚度对失稳起皱的影响 | 第81-84页 |
·预拉量对失稳起皱的影响 | 第84-86页 |
·补拉量对失稳起皱的影响 | 第86-88页 |
·弯曲拉伸量对失稳起皱的影响 | 第88-90页 |
·模具间隙对失稳起皱的影响 | 第90-92页 |
·立边的高度对失稳起皱现象的影响 | 第92-94页 |
·极限立边高度 | 第94-97页 |
·起皱缺陷控制 | 第97-99页 |
·本章小结 | 第99-101页 |
第五章 型材拉弯成形截面畸变缺陷研究 | 第101-117页 |
·引言 | 第101页 |
·截面畸变特征 | 第101-102页 |
·截面畸变影响因素分析 | 第102-113页 |
·拉弯工艺参数对截面畸变的影响 | 第102-103页 |
·型材几何尺寸对截面畸变的影响 | 第103-106页 |
·拉弯胎型面对截面畸变的影响 | 第106-113页 |
·截面畸变缺陷控制 | 第113-115页 |
·小结 | 第115-117页 |
第六章 型材拉弯成形回弹的数值模拟研究 | 第117-137页 |
·引言 | 第117页 |
·回弹过程的数值模拟 | 第117-123页 |
·拉弯成形试验 | 第117-118页 |
·回弹模拟关键问题处理 | 第118-120页 |
·回弹的数值模拟 | 第120-122页 |
·回弹量的表示方法 | 第122-123页 |
·回弹影响因素分析 | 第123-132页 |
·材料性能及壁厚对回弹的影响 | 第123-124页 |
·预拉量对回弹的影响 | 第124-126页 |
·补拉量对回弹的影响 | 第126-128页 |
·弯曲拉伸量对回弹的影响 | 第128-129页 |
·弯曲半径对回弹的影响 | 第129-131页 |
·弯曲角度对回弹的影响 | 第131-132页 |
·模具型面修正 | 第132-135页 |
·模具型面修正方法 | 第132-133页 |
·初始模型轮廓精度 | 第133-134页 |
·模具迭代修正过程 | 第134-135页 |
·构件轮廓精度控制 | 第135-136页 |
·小结 | 第136-137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37-139页 |
·结论 | 第137页 |
·创新点 | 第137-138页 |
·展望 | 第138-139页 |
参考文献 | 第139-144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44-145页 |
致谢 | 第1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