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1-8页 |
| 摘要 | 第8-9页 |
| ABSTRACT | 第9-13页 |
| 插图清单 | 第13-15页 |
| 表格清单 | 第15-1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7页 |
| ·论文研究的背景 | 第16-19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24页 |
| ·国内外碳排放计算方法 | 第19-21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1-23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3-24页 |
|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4-25页 |
|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25页 |
| ·研究内容 | 第25-27页 |
| 第二章 机床组焊件制造过程碳排放特性分析 | 第27-39页 |
| ·机床组焊件制造过程碳排放特性分析方法 | 第27页 |
| ·切割工艺碳排放特性 | 第27-29页 |
| ·火焰切割 | 第27-29页 |
| ·激光切割 | 第29页 |
| ·等离子切割 | 第29页 |
| ·焊接工艺碳排放特性 | 第29-35页 |
| ·焊条电弧焊 | 第31-33页 |
| ·CO_2气体保护焊 | 第33-34页 |
| ·埋弧焊 | 第34页 |
| ·药芯焊丝气体保护焊 | 第34-35页 |
| ·时效去应力工艺碳排放特性 | 第35-37页 |
| ·机加工工艺碳排放特性 | 第37-38页 |
| ·喷涂工艺碳排放特性 | 第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 第三章 机床组焊件制造过程碳排放解算及其不确定性分析方法 | 第39-54页 |
| ·构建机床组焊件制造过程评估边界 | 第39-40页 |
| ·机床组焊件制造过程碳排放源 | 第39页 |
| ·机床组焊件制造过程评估边界 | 第39-40页 |
| ·建立机床组焊件制造过程 ERG 模型 | 第40-48页 |
| ·火焰切割工艺 | 第40-42页 |
| ·焊接工艺 | 第42-45页 |
| ·去应力工艺 | 第45-46页 |
| ·喷涂工艺 | 第46页 |
| ·机加工工艺 | 第46-47页 |
| ·建立ERG模型 | 第47-48页 |
| ·碳排放结果不确定性分析 | 第48-53页 |
| ·数据不确定性的原因 | 第48页 |
| ·数据不确定性分析方法 | 第48-50页 |
| ·不确定性分析主要步骤 | 第50-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 第四章 案例研究 | 第54-73页 |
| ·液压机上横梁制造过程碳排放解算 | 第54-66页 |
| ·火焰切割工艺参数及计算结果 | 第55-57页 |
| ·焊接工艺参数及计算结果 | 第57-59页 |
| ·去应力工艺参数及计算结果 | 第59页 |
| ·喷涂工艺参数及计算结果 | 第59-62页 |
| ·机加工工艺参数及计算结果 | 第62-63页 |
| ·碳排放结果 | 第63-65页 |
| ·结果分析与相关建议 | 第65-66页 |
| ·碳排放不确定性分析 | 第66-71页 |
| ·确定计算模型及不确定参数 | 第66页 |
| ·工艺过程数据质量评价 | 第66-67页 |
| ·蒙特卡罗仿真分析 | 第67-71页 |
|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 第五章 机床组焊件制造过程碳排放计算与数据管理系统 | 第73-81页 |
| ·软件编写目的和任务 | 第73页 |
| ·软件系统功能 | 第73-80页 |
| ·登录模块 | 第73-74页 |
| ·用户管理模块 | 第74-75页 |
| ·查询模块 | 第75-76页 |
| ·信息采集模块 | 第76-78页 |
| ·碳排放计算模块 | 第78-79页 |
| ·碳排放结果分析模块 | 第79-80页 |
|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1-83页 |
| ·全文总结 | 第81页 |
| ·工作展望 | 第81-83页 |
| 参考文献 | 第83-87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第87-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