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33页 |
·微生物 H_2S 代谢研究 | 第10-15页 |
·微生物硫代谢的重要性 | 第10页 |
·微生物产 H_2S 的研究 | 第10-15页 |
·Z. mobilis 同化硫酸盐还原途径产 H_2S 研究 | 第15-19页 |
·Z. mobilis 生物特性简介 | 第15页 |
·Z. mobilis 同化硫酸盐还原途径产 H_2S 的研究 | 第15-19页 |
·Z. mobilis 中的基因操作研究 | 第19-26页 |
·电转化方法研究 | 第19-20页 |
·基因重组方法研究 | 第20-26页 |
·Z. mobilis 的产醇研究 | 第26-31页 |
·葡萄糖为碳源的产醇研究 | 第26-28页 |
·果糖为碳源的产醇研究 | 第28-29页 |
·蔗糖为碳源的产醇研究 | 第29-30页 |
·甜高粱为原料的产醇研究 | 第30-31页 |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31-33页 |
·研究目的 | 第31页 |
·研究内容 | 第31-32页 |
·技术路线 | 第32-33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3-46页 |
·实验材料 | 第33-37页 |
·菌株与质粒 | 第33页 |
·主要试剂 | 第33-34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34-35页 |
·培养基的配制 | 第35页 |
·溶液的配制 | 第35-37页 |
·PCR 反应引物 | 第37页 |
·实验方法 | 第37-46页 |
·菌株的培养 | 第37-38页 |
·E. coli 中质粒的小量提取(SDS-碱裂解法) | 第38-39页 |
·Z. mobilis 基因组的快速提取 | 第39页 |
·PCR 反应 | 第39-40页 |
·末端处理产生 A/T 端 | 第40页 |
·酶切反应 | 第40页 |
·电泳分析 | 第40页 |
·目的条带的回收 | 第40-41页 |
·平末端片段的脱磷处理 | 第41页 |
·连接反应 | 第41页 |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与转化 | 第41-43页 |
·Z. mobilis 转化子的鉴定 | 第43页 |
·Z. mobilis ZM4 突变菌株的生长曲线测定 | 第43页 |
·Z. mobilis ZM4 突变菌株的乙醇发酵评价 | 第43-44页 |
·Z. mobilis ZM4 突变菌株乙醇发酵过程中产 H_2S 分析 | 第44-45页 |
·Z. mobilis ZM4 突变菌株乙醇发酵过程中的 HPLC 分析 | 第45-46页 |
第三章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6-73页 |
·基因敲除整合质粒的构建 | 第46-49页 |
·质粒 pBR328-cysND-cat 的构建 | 第46-48页 |
·质粒 pBR328-cysIJ-cat 的构建 | 第48-49页 |
·Z. mobilis 的电转化及突变菌株的构建与筛选 | 第49-58页 |
·突变菌株 ZM4(cysND::FRT-cat-FRT)及 ZM4(cysND::FRT)的构建 | 第50-54页 |
·突变菌株 ZM4(cysIJ::FRT-cat-FRT)及 ZM4(cysIJ::FRT)的构建与筛选 | 第54-55页 |
·突变菌株 ZM4(cysND::FRT)(cysIJ::FRT-cat-FRT)及 ZM4(cysND::FRT-cat-FRT)(cysIJ::FRT)的构建与筛选 | 第55-58页 |
·突变菌株在含 2%葡萄糖 RM 培养基上的生长初步评价 | 第58-59页 |
·突变菌株在不同碳源培养基上产 H_2S 的初步检测 | 第59-60页 |
·甜高粱汁培养基中的产 H_2S 及发酵产醇评价 | 第60-68页 |
·10%甜高粱汁培养基中的产 H_2S 及发酵产醇情况 | 第60-63页 |
·10%甜高粱汁中添加 SO_3~(2-)时的 H_2S 产生情况 | 第63-64页 |
·发酵罐中甜高粱汁发酵时产生的挥发性硫化物及产醇分析 | 第64-68页 |
·含葡萄糖的 RM 培养基中产 H_2S、生长及发酵产醇评价 | 第68-70页 |
·含 10%葡萄糖的 RM 培养基中的 H_2S 产生情况 | 第68-69页 |
·含 10%葡萄糖的 RM 培养基中的生长考察 | 第69页 |
·含 10%葡萄糖的 RM 培养基中的发酵产醇情况 | 第69-70页 |
·含蔗糖的 RM 培养基中的产 H_2S、生长及发酵产醇评价 | 第70-73页 |
·含 15%蔗糖的 RM 培养基中的 H_2S 产生情况 | 第70-71页 |
·含 15%蔗糖的 RM 培养基中的生长考察 | 第71-72页 |
·含 15%蔗糖的 RM 培养基中的发酵产醇情况 | 第72-73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3-75页 |
·结论与主要创新点 | 第73-74页 |
·展望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3页 |
发表论文与科研情况说明 | 第83-84页 |
附录 本实验构建并用到的质粒图谱 | 第84-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