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图表清单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研究现状与综述 | 第11-14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第14-17页 |
·研究目标 | 第14页 |
·技术路线图 | 第14-15页 |
·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创新型科技人才及其典型发达国家培育经验 | 第17-32页 |
·创新型科技人才概述 | 第17-21页 |
·科技人才的定义 | 第17-18页 |
·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内涵 | 第18-20页 |
·创新型科技人才的特征 | 第20-21页 |
·相关研究方法概述 | 第21-23页 |
·GERT 网络模型 | 第21-22页 |
·逻辑曲线模型 | 第22-23页 |
·典型发达国家创新型科技人才培育经验 | 第23-28页 |
·萌发期把学生置于体系中心的英国大学教育 | 第23-24页 |
·发展期注重创新能力培养的日本研究生教育 | 第24-26页 |
·稳定及转型期强调人才合理使用的美国经验 | 第26-27页 |
·典型发达国家人才培育经验的启示 | 第27-28页 |
·我国创新型科技人才培育现状 | 第28-31页 |
·我国创新型科技人才培育政策 | 第28-29页 |
·我国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遇到的问题 | 第29-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创新型科技人才成长过程分析 | 第32-41页 |
·创新型科技人才成长特征分析 | 第32-33页 |
·创新型科技人才成长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3-36页 |
·萌发期影响因素 | 第34-35页 |
·发展期影响因素 | 第35-36页 |
·稳定与转型期影响因素 | 第36页 |
·创新型科技人才成长的曲线规律 | 第36-39页 |
·萌发期的继承修炼 | 第37页 |
·发展期的上升创造 | 第37-38页 |
·稳定期的调整保持 | 第38页 |
·转型期的再进入 | 第38-39页 |
·产出贡献的相关性分析 | 第39-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基于 GERT 的创新型科技人才成长过程实证分析 | 第41-52页 |
·创新型科技人才成长 GERT 网络模型 | 第41-47页 |
·成长网络模型构建 | 第41-43页 |
·成长网络活动界定 | 第43-45页 |
·成长网络参数界定 | 第45-47页 |
·模型求解与结果分析 | 第47-51页 |
·网络模型数据仿真 | 第47-48页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48-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五章 创新型科技人才成长过程政策建议 | 第52-62页 |
·基于成长概率的政策进入时机模拟 | 第53-55页 |
·基于培育风险的政策进入时机模拟 | 第55-57页 |
·基于培育周期的政策进入时机模拟 | 第57-58页 |
·创新型科技人才培育政策建议 | 第58-61页 |
·萌发期以提高培育成功率为目的 | 第59页 |
·发展期以缩短培育周期为核心 | 第59-60页 |
·稳定期以降低培育风险为出发点 | 第60-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2-64页 |
·研究结论 | 第62页 |
·研究展望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