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论文--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论文--生物评价、生态评价论文

广州流溪河与生态修复塘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生态健康评估

摘要第3-6页
Abstract第6-9页
第1章 绪论第16-30页
    1.1 河流生态系统简述第16-19页
        1.1.1 河流生态系统的概念第16-17页
        1.1.2 河流生态系统面临的问题第17-18页
        1.1.3 河流生态健康的评价方法第18-19页
    1.2 底栖动物与环境因子第19-24页
        1.2.1 底栖动物的概念及分类第19-22页
        1.2.2 底栖动物与环境因子关系第22-24页
        1.2.3 底栖动物的生态学作用第24页
    1.3 底栖动物生态健康评估第24-28页
        1.3.1 基于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的生态健康评估第24-26页
        1.3.2 基于生物完整性指数的生态健康评估第26-27页
        1.3.3 基于底栖动物群落的生态修复健康评估第27-28页
    1.4 研究内容和意义第28-29页
    1.5 技术路线第29-30页
第2章 研究区域及研究方法第30-40页
    2.1 研究区域概况第30-31页
        2.1.1 流溪河流域概况第30页
        2.1.2 生态修复示范工程概况第30-31页
    2.2 样点设置及采样时间第31-33页
        2.2.1 流溪河采样位点及采样时间第31-32页
        2.2.2 生态修复示范工程施工及采样位点和采样时间第32-33页
    2.3 样品采集第33-34页
        2.3.1 流溪河样品采集第33-34页
        2.3.2 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区样品采集第34页
    2.4 样品处理第34-35页
        2.4.1 水质指标测定方法第34-35页
        2.4.2 底栖动物分类与鉴定第35页
    2.5 分析方法第35-38页
        2.5.1 多样性指数及优势度指数的计算第35-36页
        2.5.2 大型底栖动物完整性评价标准方法的构建第36-38页
    2.6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38-40页
第3章 流溪河流域水环境质量时空变化第40-49页
    3.1 前言第40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40-46页
        3.2.1 水环境物理因子变化特征第40-42页
        3.2.2 水环境化学因子时空变化特征第42-46页
    3.3 讨论第46-47页
    3.4 本章小结第47-49页
第4章 流溪河流域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第49-68页
    4.1 前言第49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49-65页
        4.2.1 物种组成及空间分布特征第49-54页
        4.2.2 密度和生物量变化第54-59页
        4.2.3 优势种第59-61页
        4.2.4 多样性指数第61-63页
        4.2.5 底栖动物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第63-65页
    4.3 讨论第65-67页
    4.4 本章小结第67-68页
第5章 流溪河流域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研究第68-79页
    5.1 前言第68-69页
    5.2 结果与分析第69-76页
        5.2.1 功能摄食类群组成第69页
        5.2.2 功能摄食类群空间分布特征第69-72页
        5.2.3 功能摄食类群密度和生物量变化第72-76页
    5.3 讨论第76-78页
    5.4 本章小结第78-79页
第6章 基于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对流溪河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第79-92页
    6.1 前言第79页
    6.2 结果与分析第79-86页
        6.2.1 核心指标的筛选第79-83页
        6.2.2 B-IBI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与生态健康评价标准第83-84页
        6.2.3 流溪河生态健康状况第84-85页
        6.2.4 B-IBI值与环境因子间的相关性第85-86页
    6.3 讨论第86-90页
        6.3.1 应用B-IBI评价河流健康的影响因素第86-88页
        6.3.2 应用B-IBI评估流溪河生态健康的可行性第88-89页
        6.3.3 水环境因子与B-IBI评价第89-90页
    6.4 本章小结第90-92页
第7章 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组成与水体生态修复的应用第92-99页
    7.1 前言第92页
    7.2 结果与分析第92-96页
        7.2.1 底栖动物种类组成与分布第92-93页
        7.2.2 底栖动物密度和生物量的月变化第93-94页
        7.2.3 底栖动物物种多样性指数第94-95页
        7.2.4 水体理化因子变化第95-96页
        7.2.5 底栖动物生物量与植物生物量关系第96页
    7.3 讨论第96-98页
    7.4 本章小结第98-99页
第8章 结论与创新第99-102页
    8.1 主要结论第99-100页
    8.2 创新点第100-102页
附录一 流溪河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第102-105页
附录二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第105-106页
参考文献第106-116页
致谢第116-117页

论文共11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富乔木业并购战略研究
下一篇:蒙牛乳业公司营销渠道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