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5-17页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7-19页 |
·研究思路 | 第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19-23页 |
·相关概念 | 第19-20页 |
·养老保险 | 第19页 |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 第19页 |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 | 第19-20页 |
·理论基础 | 第20-23页 |
·社会保障理论 | 第20-21页 |
·全方位福利理论 | 第21页 |
·罗尔斯正义论 | 第21-22页 |
·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 | 第22-23页 |
第3章 巩义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23-41页 |
·巩义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发展现状 | 第23-28页 |
·巩义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建立与发展 | 第23-25页 |
·巩义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主要内容 | 第25-27页 |
·巩义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取得的成就 | 第27-28页 |
·巩义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实施情况—问卷分析 | 第28-33页 |
·问卷设计 | 第28页 |
·样本选取 | 第28页 |
·问卷发放与回收 | 第28-29页 |
·实施效果分析 | 第29-33页 |
·巩义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 第33-37页 |
·政策理解不够深入 | 第33-34页 |
·参保登记失误率较高 | 第34页 |
·实际缴费档次较为单一 | 第34页 |
·支付水平相对较低 | 第34-35页 |
·骗保现象时有发生 | 第35-36页 |
·退保与转移手续繁琐 | 第36-37页 |
·巩义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运行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7-41页 |
·宣传深入度与持续性不够 | 第37页 |
·时间紧任务量大 | 第37-38页 |
·基层贯彻执行存在偏差 | 第38页 |
·经济发展水平不高 | 第38-39页 |
·监管缺乏制度保障 | 第39页 |
·联网办公层次较低 | 第39-41页 |
第4章 国内其他地区农村居民养老保险经验借鉴 | 第41-47页 |
·北京模式 | 第41-42页 |
·北京市农村养老保险的探索与发展 | 第41-42页 |
·北京市农村养老保险的主要特点 | 第42页 |
·北京市农村养老保险的借鉴意义 | 第42页 |
·苏州模式 | 第42-44页 |
·苏州市农村养老保险的探索与发展 | 第43页 |
·苏州市农村养老保险的主要特点 | 第43-44页 |
·苏州市农村养老保险的借鉴意义 | 第44页 |
·通江模式 | 第44-47页 |
·通江县农村养老保险的探索与发展 | 第44-45页 |
·通江县农村养老保险的主要特点 | 第45页 |
·通江县农村养老保险的借鉴意义 | 第45-47页 |
第5章 完善巩义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对策 | 第47-55页 |
·确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法 | 第47-48页 |
·确立科学正确的指导思想 | 第47页 |
·采用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 | 第47-48页 |
·逐步提高养老金的支付水平 | 第48-49页 |
·提高养老金支付在财政支出中的比例 | 第48页 |
·保证养老金的保值与增值 | 第48-49页 |
·鼓励人们选择收益较高的缴费档次 | 第49页 |
·建立完善的养老金监管机制 | 第49-51页 |
·出台养老金监管实施细则 | 第50页 |
·加大监督管理执法力度 | 第50页 |
·加强对养老金的审计 | 第50-51页 |
·提高养老金统筹层次 | 第51页 |
·加大养老保险的宣传力度 | 第51-52页 |
·采取多种手段宣传 | 第51-52页 |
·保证宣传的力度与持续性 | 第52页 |
·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 | 第52-55页 |
·鼓励社会力量对新农保的资助 | 第53页 |
·发挥社会力量对养老金的监督作用 | 第53页 |
·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建设 | 第53-55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附录1 巩义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调查问卷 | 第59-61页 |
附录2 巩义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卷调查统计表 | 第61-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