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6页 |
英文缩略表 | 第16-1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24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7-18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8-22页 |
·干旱指标的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气象干旱特征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干旱对冬小麦的影响研究进展 | 第20页 |
·冬小麦干旱风险评估研究进展 | 第20-21页 |
·DSSAT 作物模型研究进展 | 第21-22页 |
·研究目标、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2-24页 |
·研究目标 | 第22页 |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4-32页 |
·研究区域概况 | 第24-25页 |
·区域划分 | 第24-25页 |
·气候状况及种植制度 | 第25页 |
·资料来源 | 第25-27页 |
·气象数据 | 第25-26页 |
·田间资料及土壤数据 | 第26页 |
·农业区划及典型站点分布 | 第26-27页 |
·研究方法 | 第27-32页 |
·相对湿润度指数计算方法 | 第27-28页 |
·作物水分亏缺计算方法 | 第28页 |
·模型模拟实验方案设计 | 第28-29页 |
·未来情景下播种期与生育期的推算方法 | 第29页 |
·干旱灾损等级划分标准 | 第29页 |
·Mann-Kendall 突变检验法 | 第29-30页 |
·潜在干旱减产率计算方法 | 第30页 |
·累积概率计算方法 | 第30页 |
·DSSAT 模型验证统计值 | 第30-32页 |
第三章 冬小麦生长季内干湿状况时空分布 | 第32-49页 |
·黄淮海平原气象干旱变化特征 | 第32-38页 |
·相对湿润度的变化特征 | 第32-33页 |
·冬小麦生长季内相对湿润度的变化特征 | 第33-35页 |
·干旱频率 | 第35-37页 |
·干旱特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 第37-38页 |
·典型站点冬小麦生育阶段的气象干旱特征 | 第38-48页 |
·冬小麦生育阶段的干旱特征 | 第38-41页 |
·冬小麦生育期内气候因素的年际变化趋势 | 第41-45页 |
·冬小麦不同生育阶段干旱特征的气候发展趋势分析 | 第45-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四章 历史干旱对冬小麦产量的潜在影响 | 第49-59页 |
·模型的验证及品种的确定 | 第49-51页 |
·DSSAT 作物模型的验证 | 第49页 |
·冬小麦品种参数的确定 | 第49-51页 |
·冬小麦水分亏缺的变化及模拟灌溉量的确定 | 第51-52页 |
·生育阶段水分亏缺的变化规律 | 第51页 |
·实验模拟灌溉量的确定 | 第51-52页 |
·干旱减产率的变化规律 | 第52-58页 |
·干旱减产率的年际变化 | 第52-53页 |
·干旱减产率的区域对比 | 第53-55页 |
·典型年份土壤水分变化及产量分析 | 第55-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五章 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干旱对冬小麦产量的可能影响 | 第59-70页 |
·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播种期与生育期的推算 | 第59-61页 |
·未来气候情景数据介绍 | 第59页 |
·播种期与生育期的推算 | 第59-61页 |
·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冬小麦水分亏缺的变化 | 第61-63页 |
·RCP 4.5 情景下冬小麦水分亏缺的变化 | 第61-62页 |
·RCP 8.5 情景下冬小麦水分亏缺的变化 | 第62-63页 |
·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潜在干旱减产率的变化 | 第63-67页 |
·干旱减产率的年际变化 | 第63-65页 |
·干旱减产率的累积概率 | 第65-67页 |
·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干旱风险预估 | 第67-68页 |
·干旱风险预估 | 第67-68页 |
·应对干旱措施 | 第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第70-73页 |
·主要结论 | 第70-71页 |
·问题与展望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80页 |
附录 | 第80-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作者简历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