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7页 |
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1 绪论 | 第11-19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能联网”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GIS 技术在节能减排中的应用 | 第17-18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2“能联网”基本理论 | 第19-26页 |
·“能联网”概念 | 第19-20页 |
·互联网 | 第19页 |
·物联网 | 第19-20页 |
·能联网 | 第20页 |
·“能联网”的框架 | 第20-23页 |
·“能联网”的关键技术 | 第23-26页 |
·节能减排动态监测技术 | 第23-24页 |
·空间信息技术 | 第24-26页 |
3 交通节能减排信息系统的框架 | 第26-37页 |
·系统架构 | 第26-27页 |
·感知层 | 第26页 |
·网络层 | 第26页 |
·应用层 | 第26-27页 |
·系统数据采集与传输 | 第27-33页 |
·车辆动态数据的获取 | 第27-32页 |
·系统各个组成部分 | 第27-31页 |
·系统工作原理分析 | 第31页 |
·车辆定位技术 | 第31-32页 |
·数据传输流程分析 | 第32页 |
·道路动态数据的获取 | 第32-33页 |
·“电子眼”的概念与工作原理 | 第32-33页 |
·道路数据的获取 | 第33页 |
·系统数据分析处理与显示 | 第33-37页 |
·数据挖掘 | 第33-35页 |
·数据处理与显示 | 第35-36页 |
·空间分析 | 第36-37页 |
4 交通节能减排信息系统模型构建 | 第37-52页 |
·能源消耗模型常用指标研究 | 第37-39页 |
·机动车保有量 | 第37页 |
·机动车年均行驶里程 | 第37-38页 |
·机动车行驶状态 | 第38-39页 |
·机动车百公里能耗 | 第39页 |
·主要能源消耗方法比较 | 第39-50页 |
·回归分析法 | 第39-40页 |
·指数分解法 | 第40-47页 |
·主成分分析法 | 第47-48页 |
·因素分解法 | 第48-50页 |
·基于 LMDI 的交通节能减排信息系统能源节约模型 | 第50-52页 |
·能源节约模型 | 第50-51页 |
·汽车节约路程率 | 第51-52页 |
5 交通节能减排信息系统节能估算 | 第52-63页 |
·交通道路动态信息生成与显示 | 第52-56页 |
·交通道路实时拥堵状况生成与显示 | 第52-55页 |
·交通道路实时路况信息生成与显示 | 第55-56页 |
·节能路径分析 | 第56-60页 |
·最短路径分析算法 | 第56-58页 |
·节能路径分析与显示 | 第58-60页 |
·交通节能减排信息系统节能结果估算 | 第60-63页 |
·交通节能减排信息系统节约路程率 | 第60-61页 |
·交通节能减排信息系统节能结果 | 第61-63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63-65页 |
·总结 | 第63-64页 |
·展望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攻读硕士期间的学术成果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