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分子生物学论文--基因工程(遗传工程)论文

未培养微生物中两个纤维素酶基因的克隆、鉴定及表达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及前言第11-21页
 1 可再生能源——生物燃料第11-13页
   ·现代生物质能源的发展第11-12页
   ·从纤维素到生物燃料第12-13页
   ·新兴的能源植物——芒第13页
 2 纤维素酶第13-15页
   ·纤维素酶的发现第13-14页
   ·纤维素酶的组成结构及作用原理第14-15页
 3 未培养微生物中纤维素酶基因的研究第15-18页
   ·未培养微生物资源第15页
   ·宏基因组学对未培养微生物纤维素酶基因的挖掘第15-18页
     ·宏基因组学技术的发展第15-16页
     ·瘤胃中微生物纤维素酶基因的研究第16-17页
     ·白蚁肠道中微生物纤维素酶基因的研究第17页
     ·宏基因组技术在微生物纤维素酶基因上的挖掘应用第17-18页
 4 本论文选题依据、研究目的及技术路线第18-21页
   ·选题依据第18-19页
   ·研究目的第19页
   ·技术路线第19-21页
第二章 纤维素酶基因的功能验证与分析第21-29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1-23页
   ·试验材料第21页
   ·主要试剂、酶和相关引物第21页
   ·培养基与溶液第21-22页
     ·培养基第21-22页
     ·溶液第22页
   ·主要仪器第22页
   ·宏基因组文库中纤维素酶功能基因的验证第22-23页
     ·功能验证β-葡萄糖苷酶活性菌株第22-23页
     ·功能验证CMCase活性菌株第23页
   ·宏基因组文库中纤维素酶基因的鉴定第23页
     ·纤维素酶活性克隆的序列核对与分析第23页
 2 结果与分析第23-28页
   ·宏基因组文库中纤维素酶基因的功能验证第23-25页
     ·七叶苷平板法验证结果第24页
     ·刚果红脱色法验证结果第24-25页
     ·以pNPG为底物检验菌株β-葡萄糖苷酶活性第25页
   ·基因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25-28页
     ·序列信息第25-26页
     ·序列BlastX比对第26页
     ·蛋白质预测分析第26-27页
     ·信号肽分析预测第27-28页
 3 讨论第28-29页
第三章 纤维素酶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第29-38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9-33页
   ·材料第29页
   ·主要试剂、工具酶和菌株第29-30页
     ·主要试剂第29页
     ·工具酶第29-30页
     ·菌株及相关载体第30页
   ·主要仪器第30页
   ·功能基因的克隆第30-33页
     ·引物设计第30页
     ·碱裂解法质粒提取第30-31页
     ·功能基因的PCR扩增第31页
     ·DNA琼脂糖凝胶电泳第31-32页
     ·DNA目的片段的回收第32页
     ·pET28a(+)质粒载体双酶切第32页
     ·酶切产物连接第32页
     ·化学法感受态的制备与热激转化第32-33页
     ·菌液PCR检测第33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3-37页
   ·质粒提取第33-34页
   ·目的基因PCR扩增第34-35页
   ·目的片段回收第35页
   ·目的基因与载体双酶切第35-36页
   ·重组载体菌液PCR检测第36页
   ·重组菌株纤维素酶功能验证第36-37页
 3 讨论第37-38页
第四章 unbifC5蛋白质表达研究第38-49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8-43页
   ·试验材料第38页
   ·主要试剂第38-39页
   ·主要仪器第39页
   ·功能蛋白质诱导表达第39页
   ·粗酶液提取第39-40页
   ·蛋白质SDS-PAGE电泳检测第40页
   ·蛋白质纯化第40-41页
   ·粗酶液的酶学性质研究第41页
   ·β-葡萄糖苷酶酶活大小测定第41-42页
   ·产物葡萄糖对β-葡萄糖苷酶活力的影响第42-43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3-48页
   ·unbifC5功能蛋白质诱导表达第43-44页
     ·不同浓度IPTG诱导表达结果第43页
     ·不同时间诱导表达结果第43-44页
     ·不同温度诱导表达结果第44页
   ·蛋白质提取、纯化及SDS-PAGE电泳第44-45页
   ·粗酶液的酶学性质研究第45-47页
     ·β-葡萄糖苷酶最适反应温度的测定第45-46页
     ·[3-葡萄糖苷酶最适反应pH的测定第46页
     ·粗酶液的热稳定性检测第46-47页
     ·粗酶液的pH稳定性检测第47页
   ·粗酶液β-葡萄糖苷酶活力测定第47页
     ·标准曲线的制作第47页
     ·β-葡萄糖苷酶活力大小测定第47页
   ·产物葡萄糖对unbifC5 β-葡萄糖苷酶活力大小的影响第47-48页
 3 讨论第48-49页
第五章 结论、创新点和下一步工作计划第49-51页
 1 结论第49页
 2 创新点第49页
 3 下一步工作计划第49-51页
参考文献第51-56页
附录第56-58页
致谢第58-59页
作者简介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水分胁迫对喀斯特典型恢复树种生长生理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基于pHY300PLK的分泌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外源基因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