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城市与市政经济论文--世界各国城市市政经济概况论文--中国论文--地方城市经济论文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冲突的形成机理及调控模式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7页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9-11页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1-14页
   ·研究内容及研究框架第14-17页
     ·研究内容第14-16页
     ·基本框架第16-17页
第二章 区域冲突研究的理论基础第17-24页
   ·社会学理论第17-18页
   ·区域相互依存理论第18-20页
   ·区域分工理论第20-22页
   ·区域协调发展理论第22-24页
第三章 区域冲突的内涵界定及影响因素分析第24-30页
   ·区域冲突的内涵界定第24页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冲突的社会因素第24-27页
     ·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第25-26页
     ·自然地理环境第26页
     ·自然资源的有限性与分布的不均衡第26-27页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冲突的经济因素第27-29页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冲突的体制因素第29-30页
     ·长期存在的行政区经济格局第29页
     ·缺乏有力的区域协调机构第29-30页
第四章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冲突的类型与表现分析第30-42页
   ·区域经济冲突第31-36页
     ·基础设施建设冲突第31-32页
     ·地方产业结构趋同化第32-34页
     ·区域内缺乏分工与协作第34-36页
   ·区域生态冲突第36-38页
   ·区域社会冲突第38-39页
     ·行政管理体制冲突第38页
     ·城乡文化冲突第38-39页
   ·区域复合冲突第39-42页
第五章 长株潭城市群协调发展程度评价第42-58页
   ·长株潭城市群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第42-44页
   ·长株潭城市群协调发展水平测度方法及模型确定第44-45页
   ·长株潭城市群子系统协调发展水平的测度第45-51页
     ·人口系统协调发展水平的测度第45-46页
     ·经济系统协调发展水平的测度第46-47页
     ·社会系统协调发展水平的测度第47-48页
     ·环境系统协调发展水平的测度第48-49页
     ·资源系统协调发展水平的测度第49-50页
     ·各系统协调发展水平的对比分析第50-51页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协调发展水平测度第51-53页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协调发展评价第53-58页
     ·长株潭城市群发展协调系数计算第54-56页
     ·长株潭城市群协调发展对比分析第56-58页
第六章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冲突的形成机理第58-64页
   ·市场失灵第59-61页
     ·外部性第59-60页
     ·公共物品第60页
     ·信息的非对称性第60-61页
   ·政府失灵第61-62页
   ·文化冲突第62-64页
第七章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冲突调控模式研究第64-72页
   ·相邻区域协调模式第65页
   ·非相邻区域协调模式第65-67页
     ·易地开发补充耕地第66页
     ·主要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第66-67页
   ·多维空间协调模式第67-72页
     ·以大城市为核心的经济圈协调模式第67-68页
     ·通道发展型轴带模式第68-69页
     ·流域开发型廊道模式第69-70页
     ·行政协调整合调控模式第70-72页
第八章 结论与讨论第72-74页
   ·结论第72-73页
   ·讨论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77页
附录第77-78页
致谢第78-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益阳市城区地价指数体系的构建
下一篇:长株潭城市群紧凑度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