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3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8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8-9页 |
·有利于银行正确把握中小企业贷款的业务风险 | 第8-9页 |
·有利于优化企业和银行资源配置 | 第9页 |
·有利于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目标 | 第9页 |
·有利于建立一个完善、有效运行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 | 第9页 |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分析 | 第9-11页 |
·国外理论研究 | 第9-10页 |
·国内理论研究 | 第10-11页 |
·论文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第11-13页 |
·文献研究法 | 第11页 |
·案例分析法 | 第11页 |
·比较分析法 | 第11-13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综述 | 第13-17页 |
·商业银行资产业务概述 | 第13页 |
·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理论概述 | 第13-14页 |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13页 |
·信贷配给理论 | 第13页 |
·关系型贷款理论 | 第13-14页 |
·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理论概述 | 第14-17页 |
·贷款风险的含义 | 第14页 |
·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类别 | 第14页 |
·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管理体系 | 第14-15页 |
·贷款风险控制方法 | 第15-17页 |
第3章 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 第17-27页 |
·中小企业的界定 | 第17页 |
·中小企业的特征 | 第17-19页 |
·中小企业融资的方式 | 第19页 |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特点 | 第19-21页 |
·融资偏重于内源融资 | 第19-20页 |
·外源融资则偏重于银行融资 | 第20页 |
·融资额度小、时效性强 | 第20页 |
·融资频率高、融资成本承受能力强 | 第20-21页 |
·国外中小企业融资趋势 | 第21-22页 |
·融资结构向债权融资转变 | 第21页 |
·融资机构向专业化转变 | 第21页 |
·融资渠道向政府扶持转变 | 第21-22页 |
·中小企业融资面临的内部因素 | 第22-23页 |
·有效抵押物不足 | 第22页 |
·财务管理等制度的不完善及繁杂的流程 | 第22页 |
·社会信用保障体系的缺失 | 第22-23页 |
·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单一 | 第23页 |
·中小企业经营的高风险 | 第23页 |
·中小企业融资面临的外部因素 | 第23-27页 |
第4章 ZS建行对中小企业资产业务的分析 | 第27-35页 |
·ZS建行中小企业资产业务发展历程 | 第27页 |
·ZS建行中小企业资产业务发展现状 | 第27-33页 |
·ZS建行中小企业资产业务总体分析 | 第27-28页 |
·ZS建行中小企业资产业务结构分析 | 第28-30页 |
·ZS建行中小企业资产业务风险偏好分析 | 第30-33页 |
·ZS建行中小企业资产业务与相应竞争对手分析 | 第33-35页 |
第5章 ZS建行对中小企业资产业务风险识别与原因分析 | 第35-40页 |
·市场风险带来的危机 | 第35-36页 |
·道德风险 不可避免的问题 | 第36-37页 |
·创新业务带来的风险 | 第36页 |
·违约案件中的人为因素 | 第36-37页 |
·道德风险带来的思考 | 第37页 |
·民间借贷的危害 | 第37-39页 |
·WX灯饰项目的简介 | 第37-38页 |
·不良风险形成的原因 | 第38页 |
·WX项目的教训 | 第38-39页 |
·ZS建行中小企业资产业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39-40页 |
·存在“重贷轻管”的观念 | 第39页 |
·贷后检查易流于形式 | 第39页 |
·贷后管理风险反馈决策执行较弱 | 第39页 |
·激励机制不到位 | 第39页 |
·风险管理地位和责任不匹配 | 第39-40页 |
第6章 国内外中小企业资产业务的经验借鉴 | 第40-46页 |
·境外中小企业资产业务经验介绍 | 第40-42页 |
·国内银行同业经验介绍 | 第42-43页 |
·建行系统兄弟行的经验借鉴 | 第43-44页 |
·几点启示 | 第44-46页 |
第7章 ZS建行规避中小企业资产业务风险的措施 | 第46-58页 |
·完善业务组织体系 实现规模效益 | 第46-47页 |
·大力推进中小企业金融产品创新 | 第47-50页 |
·强化贷款管理 银行练好自身“硬功” | 第50-53页 |
·优化经营模式 确保“安全”经营 | 第53-55页 |
·把握市场脉搏 强化自身素质 | 第55-58页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