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1页 |
| 1 前言 | 第11-25页 |
| ·增温 | 第11-19页 |
| ·气候变化对植被的影响 | 第12-14页 |
| ·气候变化对土壤的影响 | 第14-16页 |
| ·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 | 第16-18页 |
| ·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碳源/汇的关系 | 第18-19页 |
| ·氮素添加 | 第19-23页 |
| ·氮素添加对植被的影响 | 第20-21页 |
| ·氮素添加对土壤的影响 | 第21-22页 |
| ·氮素添加对土壤呼吸的影响 | 第22页 |
| ·氮素添加对对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 | 第22-23页 |
| ·立题依据、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3-25页 |
| ·立题依据 | 第23-24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4-25页 |
| 2 试验地区概况、试验设计及研究方法 | 第25-34页 |
| ·试验区的概况 | 第25-28页 |
| ·试验区的地理位置及地形特征 | 第25-26页 |
| ·气候特征 | 第26-28页 |
| ·植被 | 第28页 |
| ·土壤 | 第28页 |
| ·实验设计 | 第28-29页 |
| ·试验方法 | 第29-34页 |
| ·本底调查 | 第29页 |
| ·气象数据的记录 | 第29页 |
| ·样地土壤温度、土壤湿度的测定方法 | 第29-30页 |
| ·植物群落物种的组成 | 第30页 |
| ·物种生物量及地上部分净初级生产力 | 第30页 |
| ·地下生物量 | 第30页 |
| ·植物功能群的划分 | 第30-31页 |
| ·生态系统土壤呼吸 | 第31-32页 |
| ·生态系统CO_2交换 | 第32页 |
| ·土壤取样和养分测定 | 第32页 |
| ·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 第32-34页 |
| 3 增温施氮对土壤的影响 | 第34-50页 |
| ·土壤温度 | 第34-35页 |
| ·土壤含水量 | 第35-36页 |
| ·增温施氮作用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 第36-40页 |
| ·增温、施氮及互作效应对土壤有机碳(OC)和土壤总氮含量(TN)的影响 | 第36-38页 |
| ·增温、施氮及其互作效应对土壤铵态氮和土壤硝态氮的影响 | 第38-40页 |
| ·增温和施氮作用与土壤呼吸速率 | 第40-42页 |
| ·不同处理下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变化 | 第42-45页 |
| ·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与年平均土壤呼吸的关系 | 第45页 |
| ·讨论 | 第45-50页 |
| ·模拟增温施氮实验对土壤温度和含水量的影响 | 第45-47页 |
| ·增温和氮素添加对对土壤营养成分的影响 | 第47-48页 |
| ·增温和氮素添加对土壤呼吸的影响 | 第48-50页 |
| ·小结 | 第50页 |
| 4 增温施氮作用对植物群落的影响 | 第50-67页 |
| ·增温施氮对植物物种功能群的影响 | 第50-54页 |
| ·植物群落中物种的优势度对增温施氮的响应 | 第54页 |
| ·增温施氮作用对植物群落中主要物种初级生产力的影响 | 第54-56页 |
| ·增温施氮作用对地上部分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 | 第56-57页 |
| ·增温施氮作用对地下部分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 | 第57页 |
| ·增温施氮作用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 第57-58页 |
| ·增温施氮作用与主响应曲线分析 | 第58-59页 |
| ·增温施氮作用对植物组织N的含量,13C值及C/N的影响 | 第59-61页 |
| ·降雨量变化的影响 | 第61-65页 |
| · | 第65-67页 |
| ·植物群落对增温施氮的响应 | 第65-66页 |
| ·降雨量的变化对植物群落的影响 | 第66-67页 |
| ·小结 | 第67页 |
| 5 增温施氮与生态系统碳交换 | 第67-74页 |
| ·增温、施氮及其互作效应对生态系统碳交换的影响 | 第67-70页 |
| ·非生物因素(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和生物因素(地上部分净初级生产力)与NEE,ER和GEP | 第70-71页 |
| ·讨论 | 第71-74页 |
| ·NEE,ER和GEP | 第71-72页 |
| ·增温对生态系统碳交换的影响 | 第72-73页 |
| ·氮素的添加对生态系统碳交换影响 | 第73-74页 |
| ·NEE,ER和GEP与非生物因素(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和生物因素(地上部分净初级生产力)的关系 | 第74页 |
| ·小结 | 第74页 |
| 6 主要结论 | 第74-76页 |
| ·土壤特性的变化 | 第75页 |
| ·土壤呼吸的变化 | 第75页 |
| ·植物群落组成和结构的变化 | 第75-76页 |
| ·植物群落生物量的变化 | 第76页 |
| ·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变化 | 第76页 |
| 7 展望 | 第76-78页 |
| 致谢 | 第78-80页 |
| 参考文献 | 第80-100页 |
| 附图 | 第100-102页 |
| 作者简介 | 第102-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