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地下水论文

渗透性反应墙处理被石油烃类物质污染地下水的室内试验研究

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5页
   ·地下水源的重要性第12页
   ·地下水石油烃类物质污染的来源第12-13页
   ·石油烃类物质对地下水的污染现状及污染特征第13-15页
     ·石油烃类物质的污染现状第13-15页
     ·石油烃类物质的污染特征第15页
   ·石油烃类物质污染地下水的修复研究现状第15页
   ·地下水修复技术简述及研究概况第15-20页
     ·地下水修复技术第15-17页
     ·PRB技术简述第17页
     ·PRB技术优缺点第17-18页
     ·PRB技术的实际应用进展第18-20页
   ·修复被石油烃类污染的地下水PRB技术研究现状第20-22页
     ·国外研究状况第20-21页
     ·国内研究状况第21-22页
   ·课题的研究目标、实验内容和方案以及技术路线第22-25页
     ·课题研究目标第22-23页
     ·试验内容第23页
     ·技术路线第23-24页
     ·课题的创新性第24-25页
第二章 凹凸棒土的不同改性方式及其吸附效果第25-32页
   ·材料与仪器第25-26页
     ·试验材料第25页
     ·仪器及设备第25-26页
   ·试验方法第26-27页
     ·凹凸棒土的酸化处理第26页
     ·凹凸棒土的有机改性处理第26-27页
   ·样品表征第27页
   ·实验结果及其分析第27-31页
     ·不同产地凹凸棒土的理化性质第27页
     ·不同产地凹凸棒粘土的化学成分及矿物组成第27-28页
     ·反应介质有机改性前后微观结构的对比第28-30页
     ·反应介质有机改性前后XRD分析第30-31页
   ·结论第31-32页
第三章 采用不同改性方法处理的凹凸棒土对石油烃类的处理能力比较第32-57页
   ·研究意义第32页
   ·实验研究内容第32页
   ·实验部分第32-36页
     ·实验药品和设备第32-33页
     ·实验方法第33-34页
     ·测试方法第34-36页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36-48页
     ·反应介质筛选实验第36-37页
     ·反应介质性能优化实验第37-39页
     ·吸附试验单因素试验的结果与分析第39-48页
   ·正交实验法确定影响因素的大小第48-49页
   ·地下水石油烃类物质初始浓度的影响第49-51页
   ·吸附动力学第51-56页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四章 PRB处理石油烃类污染地下水的试验研究第57-66页
   ·实验材料和设备第58页
     ·实验材料第58页
     ·主要仪器设备第58页
   ·渗透性反应墙的组装与调试第58-60页
     ·渗透性反应墙的组装第58-59页
     ·渗透性反应墙的调试第59-60页
   ·实验水质第60页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60-65页
     ·渗透性反应墙运行过程中pH的变化第60-61页
     ·流速的影响第61-63页
     ·渗透反应墙对石油烃类的去除效果第63-64页
     ·渗透性反应墙中的石油烃类浓度变化第64-65页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结论与建议第66-69页
参考文献第69-75页
致谢第75-76页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LiCoO2在酸性焙烧环境中反应的热力学及影响因素研究
下一篇:仿人控制在污水处理系统中的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