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5页 |
·研究背景及立意 | 第10-14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研究立意 | 第12-14页 |
·研究创新点和难点 | 第14页 |
·文献综述 | 第14-21页 |
·社区教育研究综述 | 第14-19页 |
·社区教育公民参与问题研究综述 | 第19-21页 |
·研究设计与实施 | 第21-25页 |
·研究目标 | 第22页 |
·研究方法 | 第22-24页 |
·研究路线图 | 第24-25页 |
第二章 城市社区教育公民参与理论基础 | 第25-32页 |
·社区教育与公民参与 | 第25-28页 |
·社区教育 | 第27页 |
·公民参与 | 第27-28页 |
·成人教育参与理论及社区教育公民参与分析模型的建立 | 第28-32页 |
·成人教育参与理论概述 | 第28-30页 |
·社区教育公民参与分析模型的建立 | 第30-32页 |
第三章 城市社区教育公民参与现状分析——以杭州市下城区为例 | 第32-44页 |
·杭州市下城区社区教育概况 | 第32-34页 |
·城市社区教育公民参与现状——以杭州市下城区为例 | 第34-44页 |
·被调查公民基本情况 | 第34-37页 |
·社区教育公民参与的准备 | 第37-38页 |
·社区教育公民参与的行动和表现 | 第38-41页 |
·公民对社区教育的评价 | 第41-44页 |
第四章 城市社区教育公民参与的影响因素剖析——以杭州市下城区为例 | 第44-55页 |
·城市社区教育公民参与准备环节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44-47页 |
·内部影响因素 | 第44-46页 |
·外部影响因素 | 第46-47页 |
·城市社区教育公民参与行动和表现环节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47-52页 |
·参与障碍 | 第47-51页 |
·参与刺激 | 第51-52页 |
·城市社区教育公民参与评价环节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52-55页 |
·参与收获 | 第53页 |
·参与完整度 | 第53-55页 |
第五章 国外社区教育公民参与的启示 | 第55-60页 |
·北欧、美国、日本的社区教育概述 | 第55-57页 |
·北欧的社区教育 | 第55页 |
·美国的社区教育 | 第55-56页 |
·日本的社区教育 | 第56-57页 |
·国外案例对我国社区教育公民参与问题的启示 | 第57-60页 |
·政府在法规、政策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 第57页 |
·社区教育以人为本,凸显公民主体性 | 第57-58页 |
·以“需求”为导向的社区教育服务提供 | 第58页 |
·重视社区教育的实体建设 | 第58-60页 |
第六章 城市社区教育公民有效参与的路径思考 | 第60-69页 |
·公民参与准备环节的解决路径——公民有效参与的前提 | 第60-62页 |
·加快社区教育法律机制建设:解决内部影响因素 | 第60-61页 |
·营造良好的社会“势力”和学习氛围:解决外部影响因素 | 第61-62页 |
·公民参与行动和表现环节的解决路径——公民深度参与的需求 | 第62-67页 |
·转变信息传递方式:克服信息障碍 | 第62页 |
·提供以“需求”为导向的服务和有效整合资源:克服办学障碍 | 第62-64页 |
·实行教育券形式的财政划拨:克服心理障碍 | 第64页 |
·构建体现公民主体的多中心模式:获得公民参与的内在刺激 | 第64-66页 |
·创建推介师队伍:形成公民参与的外界刺激 | 第66-67页 |
·公民参与评价环节的解决路径——公民再次参与的保障 | 第67-69页 |
·完善课程内容,构建灵活奖励方式:增加公民参与收获 | 第67-68页 |
·以实体建设为核心的长效机制建设:提升参与完整度 | 第68-69页 |
结语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
附录1 | 第72-74页 |
附录2 | 第74-75页 |
附录3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课题研究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