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瓜类论文--黄瓜论文

黄瓜两个性别决定基因位点的遗传分析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2页
第一章 引言第12-20页
   ·植物花发育及 ABC 模型第12页
     ·花发育过程第12页
     ·花发育 ABC 模型第12页
   ·开花植物性别类型的多样性第12-13页
   ·植物性别决定的遗传机制第13页
     ·性染色体第13页
     ·性别决定基因第13页
   ·黄瓜性别决定机制的研究进展第13-18页
     ·黄瓜性别决定基因及其功能第14-15页
     ·环境条件及植物生长物质对黄瓜性别决定的影响第15-18页
   ·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第18-20页
第二章 F 位点拷贝数变化对性别的影响第20-30页
   ·前言第20页
   ·实验材料第20-21页
   ·实验方法第21-23页
     ·突变体性别表型遗传规律研究第21页
     ·不同材料茎尖乙烯释放量的比较第21-22页
     ·不同材料茎尖中 CS-ACS1/G 基因表达差异的比较第22页
     ·不同材料 Cs-ACS1G 基因拷贝数差异的分析第22-23页
   ·结果与分析第23-28页
     ·突变体性别表型的遗传规律第23-24页
     ·突变体中乙烯释放量降低第24-25页
     ·Cs-ACS1G 基因就是 F 位点第25-26页
     ·F 位点是重组活跃位点第26-28页
   ·本章结论第28页
   ·讨论第28-30页
第三章 黄瓜强雌性主效 QTL 的定位第30-37页
   ·前言第30页
   ·实验材料第30页
   ·实验方法第30-32页
     ·强雌数量性状遗传规律分析第30-31页
     ·BSA 法全基因组重测序第31页
     ·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分子标记的开发第31页
     ·强雌性主效 QTL 的定位第31-32页
   ·结果与分析第32-35页
     ·强雌数量性状 QTLs 定位在 3 号和 6 号染色体第32-33页
     ·强雌主效 QTL 定位在 3 号染色体上 2.38M 的区间内第33-35页
   ·本章结论第35页
   ·讨论第35-37页
第四章 全文结论第37-38页
参考文献第38-43页
附录第43-56页
致谢第56-57页
作者简历第57页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野生种番茄Solanum pennellii苗期耐盐主效QTL的精细定位
下一篇:白菜BrAOP2蛋白的体外活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