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6页 |
引言 | 第16-18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8-32页 |
·领域知识相关研究及进展 | 第18-21页 |
·领域知识概念提出 | 第18-19页 |
·领域知识与认知策略 | 第19-21页 |
·学科领域知识相关研究及进展 | 第21-26页 |
·学科领域知识概念提出 | 第21-22页 |
·学科领域知识的分类 | 第22-23页 |
·学科领域知识的理论特性 | 第23-24页 |
·学科领域知识的教学策略 | 第24-26页 |
·程序性知识问题表征策略相关研究 | 第26-31页 |
·程序性知识相关研究 | 第26-28页 |
·问题表征相关研究 | 第28-29页 |
·程序性知识的问题表征策略研究 | 第29-31页 |
·程序性知识教学策略 | 第31-32页 |
第二章 研究设计 | 第32-38页 |
·问题提出 | 第32-33页 |
·研究意义和拟创新点 | 第33-34页 |
·研究意义 | 第33页 |
·拟创新点 | 第33-34页 |
·研究思路 | 第34-35页 |
·研究程序 | 第35-38页 |
·研究内容 | 第35-36页 |
·研究假设 | 第36页 |
·研究方法 | 第36页 |
·实施步骤 | 第36-38页 |
第三章 学科领域知识中程序性知识水平对问题表征策略影响 | 第38-50页 |
·实验目的 | 第38页 |
·实验假设 | 第38页 |
·实验方法 | 第38-40页 |
·被试选取 | 第38-39页 |
·实验材料 | 第39-40页 |
·实验过程 | 第40页 |
·实验结果 | 第40-44页 |
·表面特征与原理特征 | 第40-42页 |
·表面特征与过程特征 | 第42-44页 |
·分析与讨论 | 第44-48页 |
·低程序性知识水平学生的问题表征特征 | 第44-46页 |
·高程序性知识水平学生的问题表征特征 | 第46-47页 |
·高程序性与低程序性知识水平学生的问题表征策略 | 第47-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四章 学科领域知识教学中基于问题模型的教学方法对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影响 | 第50-58页 |
·研究目的 | 第50页 |
·研究假设 | 第50页 |
·研究方法 | 第50-54页 |
·被试选取 | 第50-51页 |
·实验设计 | 第51页 |
·实验材料 | 第51-53页 |
·实验程序 | 第53-54页 |
·实验结果 | 第54-55页 |
·各实验处理下的基本情况 | 第54页 |
·实验班与控制班分式单元的测试成绩差异 | 第54-55页 |
·教学类型与学生层次的主效应和交互作用 | 第55页 |
·讨论与分析 | 第55-57页 |
·教学类型对学生单元测试成绩的影响 | 第55-56页 |
·程序性知识问题表征策略与中学生数学学业成绩的关系 | 第56-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五章 研究讨论与结论 | 第58-60页 |
·研究总结 | 第58-59页 |
·研究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7页 |
中文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英文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附录1 | 第67-70页 |
附录2 | 第70-79页 |
附录3 | 第79-8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